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行业

揣着真情接待每一位当事人

——记全国法院先进个人杨相国

2018-05-11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 报 记 者 郑颖雪 宋学宝
    本报通讯员 安 康 李爱伟  

  自2008年以来,杨相国在审理的近2000件案件中,始终带着真情实感接待每一位当事人,获得了当事人的高度认同,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从2017年的“全省法院先进个人”到2018年的“全国法院先进个人”,杨相国坚守着一颗公正之心,践行着他对公平正义的追求。正如他最认同的一句话,“除了法律,我们别无所崇;除了良知,我们别无指引;除了正义,我们别无追求!”
  1999年7月,杨相国考入潍坊市奎文法院,成为政法战线上的一名普通干警,毕业于山东工程学院政法系经济法专业的他,却被分配到政研室工作,每天面对的都是调研简报材料的编写工作、秘书工作、文书工作等琐碎工作。
  “开始有心理落差,但很快就调整过来了。”杨相国说,在政研室的前辈同事指导下,杨相国各项工作都非常出色。正是文字材料编写过程中阅读的各类书籍,锻炼出的耐心细致,为他以后的审判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08年,杨相国迎来工作上的第一个岔路口:留在政研室,多年努力已经让工作得心应手;前往审判庭,就要从零开始重新研究法律专业。
  稍作纠结,杨相国选择了自己最热爱的审判工作。他来到奎文法院民二庭,刚开始办案的时候,杨相国总是想方设法地促使当事人达成调解,认为判决不利于化解矛盾。然而在一起买卖合同纠纷中,双方当事人都无意调解,怀着忐忑的心情交出判决书后,却听到当事人感叹了一句“可算有准了”。
  此后,杨相国才转换思路,在不断的实践运用中,根据不同的商事案件类型,确立了“能调则调,当判则判”的审判策略。通过探索适用不同的审判方式,他的个人年结案数也从最初的150件逐步增加到278件。
  奎文区作为潍坊的中心商务区,辖区内的新类型案件多,一起因P2P网络借贷引发的多起借款合同案件,涉及网络借贷平台、投资人、借款人、第三方支付平台等主体,借款流程全部在网上完成,完全不同于一般借款合同的履行。
  为了分清责任主体,杨相国通过多种方式学习了解其中的交易规则,利用业余时间操作验证业务流程,进行法律分析论证;没有前例可循,杨相国就登录最高法院裁判文书网,全网搜索相似案件,深入研究裁判理由。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连续的加班加点中,杨相国最终认定了其中的法律关系,极大缩短了该新类型案件的庭审时间。
  杨相国办案不仅追求办案效率,更讲究社会效果。在一起房地产合作开发纠纷案件中,原告起诉的同时,向法院申请了诉讼保全,查封了原被告双方合作开发但尚未销售的商铺及住宅。杨相国没有遵循传统的审理模式,而是前后组织调解不下8次,最终促使双方当事人在互谅互让的原则下达成和解协议,避免了可能因交房和房产证办理引起的购房户的群体事件。
  杨相国坚持“说了就办”的工作作风,认真落实“司法为民”的工作宗旨,热情服务每一位前来咨询的当事人,属于职责范围内的立即办理,不属于的也及时告知当事人相关责任人,“过后再说”这样模糊的字眼从来不会出现在杨相国和当事人的对话中,定了几点就一定会准时给当事人答复。
  “杨法官决不会让我们等,不会让我们经常打电话催促。”很多杨相国承办的案件当事人都有这样的评价。
  杨相国结案之快,甚至令当事人难以置信,上午走完庭审程序,他下午就着手判决书的制作,第二天就到了当事人手中,确定是自己的判决书无误后,当事人对杨相国的“神速”竖起大拇指。
  多年的一线审判工作经验,让杨相国在面对每一位当事人时,都注意倾听他们的心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帮助他们打消抵触情绪,使其充分体验到法院的温暖与热情。
  在一起采光权纠纷中,面对众多维权的群众,杨相国不厌其烦地一对一倾听,帮忙联系多家机构进行司法鉴定,并到现场及时进行了勘验。“有些行为对案情帮助不大,但对当事人能够起到心理安抚作用。”就是这样看似多余的做法,却能够让涉诉群众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法律的温暖。
  2016年司法责任制改革全面推开,杨相国借着这个机会,对自身的综合素质进行了一次全面检验。在司法改革的挑战中,取得了潍坊市中级人民法院综合成绩第二名的好成绩。
  “公正廉洁执法是法院的命脉。”杨相国始终用这句话来鞭策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