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行业观察 产经

2018-04-13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青年路街道:创新激活人才一池春水
  □王琳琳 江玉宝 杨润勤
  
  周村区青年路街道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把抓人才作为抓发展的“牛鼻子”,创新人才工作思路,抓好三个关键环节、抓牢三支队伍,打造三个特色平台,激活人才“一池春水”,为街道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撑。
  
  抓好三环节,拓宽成才路
  多渠道选人抓“优选”。街道实施“全员引才”工程,由街道主要领导带队,通过主动上门、举办人才对接会、参加专项人才洽谈会等形式,招揽引进各类急需人才。注重以才引才,充分发挥宣传招引作用和企业的行业影响力,对企业发展急需的紧缺性人才、特殊人才、高层次人才,创新实行柔性引进机制,一人一策、一事一议,鼓励各类人才以资本、项目、技术和成果等要素参与企业生产和分配。
  多形式培养实现“精育”。通过专题培训、座谈交流、在线学习、现场教学、实地考察学习等多种形式,提高各类人才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知识水平。分类建立人才信息库,实行动态管理,及时更新各类人才的信息。目前,街道已建立党政人才、社会工作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后备人才、村居志愿者等5类人才信息库。
  多平台使用抓好“活用”。适时把成熟的人才推荐到合适的岗位锻炼成长,3年来,提拔了12名机关干部,其中35周岁以下的3名。2017年底,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结束,有6名35周岁以下优秀青年被选入“两委”班子,其中2名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4名当选为“两委”成员。
  
  抓牢三支队伍,激发人才活力
  锤炼党政工作人才队伍。加大街道内部党政人才的交流力度,通过开展有计划的轮岗交流,较好地调动了广大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使一部分年轻人才得到了更好的培养和锻炼,实现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开展了“立足岗位谈成长 飞扬青春勇担当”“青春微聚会”等主题活动,促使广大青年干部立足岗位,建言献策,创先争优。
  打造企业优秀人才队伍。定期召开企业负责人座谈会,通过报纸、微信公众号等媒介宣传各类人才的先进事迹,充分利用人才利好政策,动员更多企业申报“淄博英才计划”“淄博首席技师”等。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原则,精心设计培训地点和培训课程,对各类人才急需提升的能力进行定向培养、专题辅导,全面提升人才效能。
  壮大社区各类志愿者队伍。依托街道云文化平台、村居文化大院、各社团组织等,着力挖掘社区各类人才。街道先后组建龙森合唱团、夕阳红舞蹈队、联谊票友京剧社、秧歌队、吕剧团等群众性文体团队13支,参与人数189人次。各村居由文化、教育、医疗等多领域的专业人才以及戏曲、舞蹈、合唱、健身、便民服务等爱好者组成志愿服务团队,义务为社区居民服务,提升了志愿服务影响力。
  
  打造三个平台,优化人才环境
  构建人才联络平台。建立“大走访、大排查”联系企业、联系人才制度和“班子成员、机关干部、网格员”三级联企联才体系。13名党政班子成员每人挂包1家重点企业、联系5名重点人才,每名机关干部挂包1家企业、联系3名人才,9名网格员根据网格划分挂包10—20家企业,定期走访,分类建立企业、人才诉求事项办理台账,协调各部门联动解决问题。
  搭建人才成长平台。通过社区工作者到街道相关科室、部门锻炼,科室、部门工作人员到社区轮岗锻炼等,双向交流让青年人才熟悉多个部门条线工作、增长业务知识、丰富经历阅历、学习先进经验。同时,积极推荐人才到区级机关挂职交流,进一步开阔视野,提高工作能力水平。
  让人才就业有平台、创业有导师。依托市区两级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健全创业服务体系,制定服务标准,拓展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效率,大力扶持青年、农民、大学生等各类群体创业;实施创业导师授业计划,通过“传、帮、带”方式,使大家学习创业经验、管理方法,掌握专业技术,提高创业成功率。
抓住食品安全的“牛鼻子”
  努力守护好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杨润勤 赵洪涛 许腾
  
  2014年,我省在全国率先启动省级食品安全市县创建工作。通过3年多来的创建工作,我省各级党委、政府对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支持力度越来越大;各级食安办的牵头作用得到较好发挥,部门形象明显提升;食品安全基层基础得到加强,办公条件、监督手段明显改善,全省食品安全状况总体向好。实践证明,抓食品安全市县创建确实抓住了食品安全工作的“牛鼻子”。3月28日至29日,我省省级食品安全市县创建工作现场会在沂水召开,省食安办副主任、省食药监局副局长李超群在总结会议上说,目前,第三批创建工作离中期评估的时间越来越近。希望各市县认清形势、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创建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
  要牢牢把握创建标准。工作标准代表一个单位和行业的思想境界和能力水平。要严格标准。省局制定的2017版省级验收细则,包括6个方面60项内容。希望各地对照标准,逐项逐条研究,制定工作措施,责任落实到单位、到人员,倒排时间、挂图作战、严谨细致、精益求精,一步一个脚印抓好落实。要学习先进。群众中蕴藏着巨大的创造力。要善于培养典型、发现典型、树立典型,坚持典型引领,找差距、补短板、促完善,并以此推动面上工作的开展。
  要充实基层监管力量,搞好人员培训,推进装备配备标准化、执法监督规范化。要推进监管重心下沉,实行监管网格化实名制,明确责任,落实任务,压实担子,一级抓一级。要明确部门责任,细化任务分工,项目任务到部门,责任落实到人员,确保任何一项工作都有部门承担、都能找到具体负责人。要建立工作调度制度,定期通报情况,交办工作任务,研究政策措施,推动工作落实。 
  要加大专项检查和飞行检查力度,落实日常检查和监督抽检两个责任。全面提升检验监测能力。加强市及县区检验检测机构建设,进一步提高检验检查能力。加强快检体系建设,发挥好快检的预警和威慑作用。扩大抽检监测覆盖面,确保完成确定的千人样本量目标。进一步改进抽检监测方式,不断提高问题发现率和处置完成率。进一步规范问题食品处置行为,严格实行追踪溯源,确保核查处置及时、到位。要通过抽检“亮项”、处罚到人、公开信息、公开曝光等措施,倒逼生产经营者落实主体责任。坚持法治、德治、自治相结合,把文化的软约束和监管的硬杠杠结合起来。
  要把源头治理作为重中之重,全面开展农业投入品管控行动,下大力气解决农兽药残留超标等问题。要加快建立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探索建立食用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有效衔接机制,倒逼种植养殖源头加强质量管控。开展农村食品安全综合整治。加大农村地区食品安全监管力度,将农村集市、庙会等临时性集中消费场所及农村聚餐、农家乐等纳入管理范围。加强对农村食品供货商的监管,严厉打击销售“三无”食品行为。
  要认真开展执法检查,对辖区内食品安全风险点底数清、情况明,并建立台账,强化督查,确保及时有效化解。要强化风险管理,实施分级分类监管,把有限的监管资源用在“刀刃”上,提升监管效能。要加快追溯体系建设,确保一旦发生问题,能够实现来源可追、去向可追、责任可追。
  要加快推进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稳步发展“三品一标”。开展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提升行动,推进农贸市场规范化建设。推动“放心肉菜”示范超市创建。认真落实《山东省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和食品摊点管理条例》,推进“三小”综合治理。全面提升餐饮质量安全,实施清洁厨房行动,推进“明厨亮灶”。强化学校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加强校园食品安全风险控制,推动大宗物品统一采购。实施“食安山东”品牌引领行动,组织开展跨行业、多层次、全方位的品牌建设工作,打造一批全产业链放心品牌,唱响品牌口号,讲好品牌故事,形成品牌效应,整体提升山东食品品牌形象。
  李超群强调,创建工作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富有挑战性的创新工程,涉及面广、要求高、任务重,必须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创造性,齐抓共管,凝聚合力,脚踏实地,真抓实干。
  落实党政同责——要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食品安全党政同责的意见》,切实加强党委对食品安全工作的领导,强化政府行政责任,完善部门监管责任,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压实企业主体责任。
  凝聚创建合力——各级食安办要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善于协调、敢于协调、精于协调,切实发挥好综合协调、牵头抓总、督导落实的作用,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努力构建上下同心、左右联动、全局一盘棋的创建工作格局。
  营造浓厚氛围——围绕提高群众知晓率、参与度,利用好电视、广播、报纸、网络及微信、微博等媒体,组织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化系列宣传,深入开展食品安全科普宣传活动。
  强化督导落实——要一分布置九分落实,把落实责任、督导通报、追究责任作为创建工作的“推进器”,强化节点管理,定向跟踪问效,及时协调解决创建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
  新时代期待新作为,我们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开拓进取、脚踏实地、积极作为,扎扎实实做好食品安全市县创建工作,不断提升食品安全治理能力和保障水平,努力守护好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大张庄镇:
创新“四体系”
法律服务全覆盖
  □张青青 刘娜 孙浩
  
  “现在政策真是好啊,政府时时想着我们。”沂源县大张庄镇南岩四村贫困户孙奶奶握着该村法律顾问赵雷的手说。3月5日,大张庄司法所工作人员与各村法律顾问一同集中走访贫困户,送去慰问金、慰问物资的同时,还为他们提供了贴身、贴心、周到、管用的法律服务。
  近年来,大张庄镇以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为着力点,用改革思维整合公共法律服务资源,创新构建“四个体系”,让公共法律服务下沉基层,让农民及困难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便捷的法律服务。
  “一村一法律顾问”构建“法律顾问”体系。该镇率先建成镇级法律公共服务实体平台,在62个行政村设立司法工作室,实现农村、单位、企业“法律顾问全覆盖”。建立法律服务微信群,引导法律服务工作者免费为群众提供“零距离”实时快捷的法律咨询服务。
  工作站进驻党群服务大厅,健全“法律援助”体系。针对群众对法律援助知晓率不高的实际,2018年,镇党委政府与县司法局沟通后,决定把法律援助工作站从司法所迁至镇党群服务大厅,安排律师“坐诊”值班,开展法律咨询、法律服务、法律援助等相关业务。加大对老年人、残疾人、未成年人、贫困户的法律援助力度,为其无偿提供法律服务,让贫困人口打得起官司,用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权益。今年以来,服务站已受理审批法援案件20件,群众对案件办理的满意度达100%。
  创新载体、模式,建“法治宣传教育”新体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把法治教育作为镇、村干部教育培训和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的重要内容;建立法律顾问普法责任清单制度,根据时间节点,“一月一主题”,深入开展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法治宣传活动。利用微博、微信,打造“双微普法平台”,“互联网+法治宣传”探索出互动型、服务型、创新型法治宣传教育新模式。
  延伸服务触角,重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体系。完善多元化矛盾接访化解中心工作机制,构建多层面、立体化、全方位的矛盾纠纷排查调解网络,健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与司法调解联调联动机制,安排律师参与领导干部接访及矛盾纠纷化解调处,为矛盾化解提供专业化法律服务。截至目前,律师参与排查调处矛盾纠纷35件,调解成功率达94.2%,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