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寿光·视点

寿北盐碱地兴起别样菜

这里的西红柿论个卖

2018-03-30 作者: 石如宽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石如宽 

  寿光市羊口镇万亩良田示范区内,张钦亮种植的24个大棚西红柿,每个西红柿6元钱。
  2017年,张钦亮与济南的夏之秋果蔬公司合作,种植鲜食番茄。夏之秋公司负责提供种子和技术,并回收成熟的西红柿。这种鲜食番茄,适合生吃,汁满味浓,口味绝佳。
  今年,合作的模式改为保底收购,夏之秋公司按保底每斤4元的价格收购张钦亮种出的西红柿。
  张钦亮采用无土栽培模式种植西红柿。“日常种植使用滴灌、营养液,省水省肥,更加安全。无土栽培更容易标准化生产,蔬菜‘吃什么、吃多少’‘喝什么、喝多少’完全可以人为控制,可以像生产工业产品一样生产标准蔬菜。”张钦亮说。
  2018年,羊口镇要在实施乡村振兴上实现新突破。“继续推进土地流转与大棚‘两改’,抓好37度风味番茄、桑葚基地等项目,增加农民收入。”羊口镇党委书记吴广兴说。
  羊口镇地处寿光北部,背靠渤海,曾经是盐碱滩涂。受制于地理条件,羊口的农业以种植棉花、小麦、玉米等品种为主,种植模式单一,总体收益也比较低。
  “这两年,我们北部农村农户存款被南部镇街菜农拉大了。”羊口镇王庄村党支部书记王智顺说,棉花价格好的时候,寿北农业也曾让人羡慕,但棉花价格持续低迷,亩均棉花净收入不足500元。
  “在我们寿光,农业转型还得种大棚。因为我们寿光有种大棚的效益、技术和市场。”王智顺说。
  2016年,王庄村通过土地流转建起了21个大棚。看到政府帮着把棚建起来,修了路,通了电,打了井,王庄村的王爱明承包了一个115米长的蔬菜大棚,种植了樱桃西红柿。“当时行情好,每斤西红柿4元,一年就收回了成本。”王爱明说。
  羊口镇单家庄子村村民张晓云和王爱明一样,在2016年承包了2个100米长的蔬菜大棚,种植西红柿。之前,张晓云种植棉花。“种蔬菜大棚累点,但收益比棉花高多了。”张晓云说。
  1998年,羊口镇刘旺村就用无土栽培方式成功种植西红柿。2000年,无土栽培种植西红柿在刘旺村大面积铺开。最多的一年,刘旺村发展到145个蔬菜大棚。全村一半以上的壮劳力户都种大棚。
  “2亩地的大棚,年收入五六万不是问题。要是种棉花,想赚五六万块钱,就算种上20多亩也不够。”刘旺村大棚种植户刘晓光说。
  现在刘晓光种着3个新式大棚。“这个棚长180米,实种宽度13米左右,建设成本40万元,其中有20多万元是村里帮忙联系贷的款。”刘晓光说。
  因为无土种植西红柿时间长,经验足,刘旺村早期的种植户,已经逐步转型为技术员。刘旺村大棚种植户被聘请到外地指导种植无土栽培西红柿,月收入五六千元。“真是技术改变了农民,改变了农村。”刘晓光说。
  从2015年开始,羊口镇启动了“万亩良田示范工程”。如今,羊口镇农业初步实现了农业种植模式的多元化、规模化发展。
  鼎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种出的西洋海笋,出口到韩国、日本,每公斤从数十元到上百元不等,最高每公斤卖到200多元。
  西洋海笋学名海篷子,是鼎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从国外引进并驯化改良的新型保健蔬菜。2010年,鼎力农业与海水蔬菜研究专家冯立田领导的研究团队合作,在寿光北部沿海滩涂和盐碱地建设海水蔬菜产业化示范基地。2010年5月,鼎力农业开始露天种植海水蔬菜西洋海笋和黑枸杞。如今,鼎力农业西洋海笋和黑枸杞均获得成功,并推向市场。
  2017年,西瓜种植大户陈亿文第一年在羊口大规模种植西瓜,瓜甜瓤沙,吸引了大批顾客,收益颇好。近些年,土豆、西瓜、桑葚、大田芹菜、辣椒,以及苗木等种植模式不断被种植大户引进羊口农田。
  羊口镇副镇长刘福宾说:“一批规模化种植的高效农业正在引领羊口农业向多元化、规模化种植转变。和蔬菜大棚一样,这些作物的效益都远超过棉花等传统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正成为寿北盐碱地农业的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