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区域·经济

种植园打起旅游牌——

不是结果期也能见效益

2018-03-30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史成先展示刚刚采挖出的藕。
  □ 本 报 记 者 杨国胜 张 鹏 
    本报通讯员 徐春光 王楠楠

  “顺着藕杆往下找,拽一下藕杆,要是拽不动就可以开挖了,黄色的藕杆下面,一定是好藕。”3月25日,天气晴朗,位于诸城市林家村镇的春江农业藕池中,史成先正在指导游客入池体验挖藕。
  44岁的史成先是山东春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种藕技术员。因为游客多,她就兼职做起了“导游”。“平时我都是用豆粕、麻糁、羊粪等喂藕,生态有机,不少人都爱来买藕。”史成先说,园区从3月6日开展了第二届挖藕节,每天都有人赶来体验。
  300亩的莲藕基地,不缺游客。副总经理庄志勇告诉记者,寒冬里,还有不少摄影爱好者来拍摄残荷,顺带买走不少藕制品,“我们除了每天供应新鲜莲藕,还制作了藕粉、藕粉面条和荷叶茶。水下养鲫鱼,水上养鸭。尤其夏天,很多游客组团来看荷花、采莲蓬。”仅仅两年时间,春江莲藕成了一张旅游牌,基地的新鲜莲藕和藕制品除去一部分网上订单,大都成了游客返程时购置的特产。
  打旅游牌的不只有春江莲藕,距离不远的青朴采摘园有了新理念。刚从广东从化回来的园主王汉雨不仅马上要引进三个火龙果新品种,还学到一项增收新技能,那就是向文化旅游方面延伸,与种植业结合。“现在从化火龙果正值开花季,火龙果在晚上开花,很多人都没有见过。不少人想亲睹开花盛况,园区就开园售票,每天晚上人流不断。不仅增加了门票收入,还宣传了园区。”王汉雨告诉记者,以前管理园区,只要等结了果子就想办法卖掉换钱就行,现在要把农业种植全过程做成聚人气的“金字招牌”。
  曾经在上市公司做过高管的王汉雨,脑子活、做事快。这几天,他买来各种花种子,撒播在火龙果和樱桃大棚周围的空地里,可保证从春天到秋天花期不断,园区变成大花园。
  与此同时,王汉雨还在想方设法“减产”。新栽种的20亩大棚樱桃,购置的都是成年树苗,今年亩产量就能达到1500公斤左右。不过,王汉雨却在前几天樱桃开花时,要求技术员通过“剪花”控制产量。花虽少了,结出来的果子却是个大品质好,“减产”反而实现了增收。
  20亩火龙果大棚里,枝条叶片已经发新。一棵火龙果有10多条枝条叶片,每条都是财富。“为了让火龙果长得更大一些,我们一棵树只留5条枝条叶片,一条留一朵花结一个果。多余的枝条叶片就卖给周边从蔬菜大棚转调的农户,栽上就能结果。每年单是枝条叶片,一亩地就能卖出15万元。”王汉雨说。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业萌发勃勃生机。春江莲藕、青朴采摘园所在的林家村镇,立足镇域内良好的新型农业发展基础,进一步做好“农业+”文章,加快三产融合,推动农田变景区、田园变公园、民房变客房、农事变体验、农品变礼品,推动社区、园区、景区“同建,打造市民旅游休闲地、农民创业就业地、社会资本投资地。
  去年林家村镇推出的“一日游”项目,把竹山、春江莲藕、青朴采摘园火龙果等放在一条线路里,打包推介给旅行社,青岛、济南等地游客组团来后,吃、购、农家乐全在当地,带来了消费和活力。
  “现在我们又在安装补光灯,这样就可以提前一个月结果,卖个好价钱。每年还能多结2-4茬果,一茬果就能多赚一万多元。”王汉雨乐滋滋地说。去年,王汉雨的火龙果通过电商卖到北京,80元一公斤,高出市场价好几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