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区域·经济

把农业由劣势转为优势——

创新探索乡村振兴的诸城实践

2018-03-30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乡村振兴看行动
  □ 本 报 记 者 杨国胜 张 鹏 
    本报通讯员 李 芳

  白龙山,位于诸城市百尺河镇驻地北约一公里处,清末以前曾是全国闻名的中药材集散地,有“东方药都”的声誉,各地来客云集其间,带着药材在这里串换购销。不过,随着时代发展,盛会不再。
  近日,北京融泽汇海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殷秀军等一行五人,来到白龙山进行考察。百尺河镇希望与之合作,通过深挖白龙山庙会文化、药材集散地的历史文化渊源,在百尺河北岸,白龙山南侧,密水文化公园旁边规划建设白龙山药会文化基地,计划占地5000亩,投资8000万元,以合作方式融资5000万元,分区域建设种植体验区、保健养生区、文化科普区、观光休闲区四大板块,融入农业、文化、休闲元素,打造集现代农业、休闲农业、文化科普、田园生活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
  该田园综合体包含3000亩中药材种植基地,以诸香附、丹参、金银花、蒲公英为种植主体,适当引进柴胡、西洋参等品种;突出“养生”主题,修建“药膳堂”酒店,打造健康疗养屋。项目建成后,可实现每年吸引游客3万人次,年收入2000万元。
  白龙山项目的上马,得益于诸城农业农村发展的基础优势。近年来,该市突出“五化发展”,加快“三调两提”,发展壮大“新六产”。2017年,新流转土地12.1万亩,种植高效作物11.4万亩,开工建设500亩以上现代农业园区97个。特别是该市鼓励社会资本下乡,投身农村改革发展,建设打造榛园欢乐谷、竹山生态谷、苹果乐园、恐龙花海等多个“新六产”项目。
  不过,与工业发展相比,农业还存在速度不快、质量不高、效益不优等诸多问题。诸城是农产品生产供应大市,但不是农产品品牌强市,除去外贸、得利斯、惠发、佳士博等几家农业龙头企业外,其余农产品品牌知名度、美誉度不高。另外,像桃林绿茶、马庄小米等特色农产品的知名度也只限于临近区域,在全省全国影响力较小。
  3月23日,在诸城市农村工作会议上,诸城市委书记桑福岭说,该市农业产业化起步早,但目前农业产业链条大多局限于粗加工、初加工阶段,一、二、三产业融合度仍然较低。尽管农产品加工转化率高于全省水平,但精深加工率仅为30%左右。“新六产”项目发展不快,普遍存在规模不大、质量不高的问题。农业企业数量多但整体层次不够高,缺乏像雨润、汇源、双汇这样的全国性航母企业。农业结构调整不充分,高效设施农业占比偏低。
  今年,该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化、农村社区化两大优势,重整行装再出发,再造诸城新优势,大力实施农业“新六产”融合发展工程、农村新型社区提升工程、乡村文化兴盛工程、平安乡村建设工程、农民多渠道增收工程“五大工程”。
  “我们要真正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努力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走在前列,着力打造乡村振兴引领区、示范区,创新探索新时代乡村振兴‘诸城模式’。”桑福岭如是说。
  农业“新六产”融合发展工程,就是诸城市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全要素生产率的一招妙棋,从优化产业布局、创新融合业态、培强经营主体、提升生产能力、提高产品竞争力发力突破。其中,为优化产业布局,该市按照“三带、六廊、八基地、六个特色小镇”的总体框架,突出沿路顺河环山重点区域和优势资源,注重规划引领,因地制宜循序渐进,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园、田园综合体、农业综合体和产业特色小镇建设,构建大区域、大流域、大片区的规模化经营格局。
  同时,发挥诸城山水、人文自然和历史资源优势,将田园综合体作为拓展农业功能、推进跨界融合的主要载体。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三年计划,每年认证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0家,申报农业高新技术企业2家以上,新发展农民合作社50家以上、家庭农场100家以上,规范提升潍坊市级以上示范合作社5家、培育示范家庭农场30家。实施农业科技创新工程,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力度,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园10处以上。
  此外,以争创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市为引领,以抓工业产品质量的理念来抓农产品质量控制,加快实施农业标准化战略,进一步完善农产品标准体系、监管体系、追溯体系。以绿色发展、高端发展、特色发展、生态循环发展为引领,坚持源头控制、过程监管、产地准出、市场准入,强化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等认证,着力打造区域性特色品牌农业。坚持产品品牌与产业品牌整体推介,叫响“诸城味道”区域公用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