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书记夸俺耿店村了,真是越干越有奔头!”

“棚二代”有了新梦想

2018-03-14 作者: 王兆锋 杨秀萍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王兆锋 杨秀萍
    本报通讯员 郑兆雷 刘明明

  3月9日,茌平县贾寨镇耿店村。
  这个被总书记点赞的村,阳光暖暖。
  村蔬菜批发市场,几位中青年村民开着三轮车,乐呵呵地来摆摊,车上多是棚里新采摘的辣椒。从采摘到市场,最多20分钟。
  撮合价格、过磅、装车、领钱,秩序井然。
  43岁的任传华,数着刚到手的2400元收入,喜上眉梢:“我种了20个棚,是村里最多的,今年已经收入60多万元。我得带好头,再扩大规模,提升蔬菜质量,不能辜负习近平总书记的关心!”
  在耿志国的大棚里,嫩绿的青椒长势喜人,在柱子上,芸豆秧绿意盎然。“我在柱子边,捎带着种芸豆,月收入3000元,把大棚薄膜钱挣回来了。”
  42岁的耿志国,以前在外面跑销售,年收入六七万元,2016年回家种菜,建起了8个大棚,去年行情不好,收入也有20多万元。“村里的蔬菜产业已经形成了一条龙服务,技术成熟,市场稳定,适合我。村里有资金互助,从银行贷款也方便。听说习近平总书记夸俺耿店村了,我吃了定心丸了,觉得越干越有奔头!以后农民会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我安心在农村干事业,把菜种好,把家乡建设得更好。下一步,我要引进大棚智能温控系统,节省人力成本,提升蔬菜质量。”
  “昨天中午,在北京开会的村党支部书记耿遵珠打来报喜电话,说总书记在会上夸咱耿店村了,不大会儿,村里老少爷们传遍了。大家都说心里热乎乎的,干劲也更足了!”在耿店村蔬菜批发市场,耿付建说。
  28岁的耿付建,中专毕业,戴着眼镜,文文静静,以前在深圳打工5年,回家种大棚已经有7年。“今年以来,收益已经有15万元了。”耿付建说,“我当初是想回家养鸡,但见村里蔬菜成规模了,就跟着种菜了。这条路走对了,前5年,行情一直很平稳,一年稳挣15万元;去年行情不好,我也挣了8万元。今年这行情,挣30万没问题!在农村能挣这么多钱,谁还背井离乡去外面打工啊。你看俺村里,种菜的多是中青年了!”
  谈起下一步的打算,耿付建很有信心:“习近平总书记这样关心农民,给了这么好的政策,咱的劲头更足了,信心更足了!我要再建几个高标准大棚,不断学习,提高种菜技术,扎根农村,撸起袖子加油干!把自己的家乡建设好,为乡村振兴出一把力!”
  乡村有了富民产业,就能吸引人才,留住年轻人,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汇聚的良性循环。有“鲁西小寿光”之称的耿店村,全村178户人家,600个钢架大棚,1300亩耕地1000亩菜,劳动力几乎全“粘”在大棚上,而且种菜的多是中青年。这些“棚二代”们在新时代的春天,又开始追逐新的梦想。
  3月10日,茌平县委常委会在耿店村召开,从高标准制定规划、高效率引进人才和全面提升硬件水平等方面,为耿店村和全县更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谋划。
  “我们要力争把耿店建成全县乃至全市乡村振兴的样板!”在北京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村支部书记耿遵珠在电话中介绍:“下一步,我们针对返乡创业的年轻人,继续在土地流转、水电安装、技术服务等方面提供便利,扶上马,送一程。同时,我村将推进蔬菜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科技含量更高的蔬菜大棚,力争在智能化温控、水肥一体化方面有所突破。年前,村里又流转了120亩土地,栽种苹果树。村里正筹划建设冷库,让村里的蔬菜和苹果能更好地储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