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丰收

说“老”

2018-02-23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手机语文
  □ 刘绍义
  自己认为年纪还不大,但有些年轻的编辑打电话竟称我刘老了,原来在单位被称作老刘称呼习惯了,一旦被喊刘老,顿觉受宠若惊。的确,刘老与老刘,尽管都是尊称,但刘老要比老刘受用多了。
  因为被称老,特别是“老”字在前面,有时并不一定老,比如老虎、老鼠,老公、老乡等。冠以老,也不一定就是尊称,比如老朽、老巢、老太婆、老气横秋,但多数“老”字还是耐人寻味的,比如老人、老师、老板、老总、老酒、老古董等,至于“你算老几”的老,不但不尊不老,还有点骂人的味道了。
  所以郑玄所注《周礼·地宫》中说:“老,尊称也。”有点不够全面了。好在现在有了把“老”字置后的说法,刘老、王老、李老,一般不会产生疑义了,只要不把“老”写成“佬”。你还别说,真有人把“老”字写成了“佬”,我就曾经接过这样一封信,真的不知道他是咋想的。
  这个“老”字不加人字旁也是人。 其实,“老”和与老很像的“考”和“孝”,都有点老人的味道。《说文解字》说:“老,考也。七十曰老。”《说文解字》又说:“考,老也。”这说明,“老”和“考”是同一个意思,是一家人。《尔雅》说:“父为考。”《礼记·曲礼》说得更为详细:“生曰父,死曰考。”这些我们从现在人们为死去的父母立的碑石上也能看得出来,父为考母为妣。
  甲骨文的“考”和“老”,都是一个头发少的老人拄着一根拐杖,一副老态龙钟的样子。甲骨文中的“孝”字,同样是一个头发稀少的老人,怀里抱一个孩“子”。“孝”字既能让孩子想起父母对自己的养育恩,又能让孩子心中升起搀扶年老的父母之情。真是一箭双雕。《说文解字》曰:“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一个“孝”字,话尽了父母与子女血浓于水的亲情关系。
  “老”和“考”虽然意思相同,都有老年人之意,都是指退了休,脱离了农耕生活的老人,但它们的内涵也有不尽相同之处。“老”字从耂从匕。匕,美食也。所以“老”本义是退休在家,吃吃喝喝,颐养天年。而“考”的本义则强调了从业的丰富经验,多指还能发挥余热的老人,“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如果老人能吃能喝,本身又有丰富的工作经验,返聘的机会还是很大的。
  老年人只要知道自己还有用,心态好,心情好,就会越活越年轻,所以我们不但要关心老年人的物质生活,也要关心老年人的精神生活,这也是《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出台的根本原因。正是老年人经过考核,合格后还可以回到工作岗位的本义,让“考”有了后来的考试之意。
  至于“孝”字,早成了圣贤之人自觉遵守的准则,不孝之徒,定为世人所不齿。《孝经》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教”,不就是“孝”之“文”化吗?没有“孝”,也就没有了“教”,就是如今的人民教师,也是“孝”之师表也,为“师”不“孝”,何为“教”也。
  所以,年纪大了被称为“老”,天经地义,称老刘别气,称刘老别喜。年轻人尊重咱,咱也关心爱护年轻人,千万不能为老不尊,倚老卖老,那样不但人家不尊重咱,咱也是不尊重自己了。一个不自尊的老人,还哪有威信可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