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视点

潍坊加强对特殊群体学生教育关爱,创办适合每位学生健康成长的教育

教育有“温度” 冬天不再冷

2018-02-02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 报 记 者 张 蓓 宋学宝 
    本报通讯员 赵云福 刘洪涛

  外面天气虽然比较寒冷,但潍坊市义务教育阶段的763名孤儿心里却暖暖的。日前,他们每人都收到了一份学习用品,225名有需求的孤儿还收到了羽绒服。这些“大礼包”都是潍坊市教育局从教育系统职工“爱心一日捐”活动款项中拨款购置的。
  教育有“温度”,让这个冬天不再冷。近年来,潍坊市中小学软硬件不断提升的同时,更关注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建立特殊群体学生关爱制度,呈现出孤儿有爱不孤、贫困学生有资助、残疾学生零拒绝、留守儿童和每一名学生都能上好学的良好教育生态。
  在潍坊,谁家父母长期在外地打工,谁是爷爷奶奶照顾,谁是孤儿,教育部门都了如指掌。这一手的资料,是每年9月底前,各中小学老师们通过调查问卷、家访等摸出来的,建立完善市、县、校三级特殊群体学生信息库。2017年秋季,全市中小学共有孤儿学生872人,其中小学469人、初中294人、高中阶段109人;农村留守儿童844人,占在校生总数的0.08%,其中小学603人,初中241人;从地域分布来看,留守儿童主要集中于临朐、安丘、峡山等县市区;全市现有特教学校12所,在校学生1359人,随班就读学生1117人;共有低保家庭学生4785人。
  成为小路的“妈妈”,对于青州市云门山回民学校的王凯老师而言并不是一个偶然。去年新学期摸底中,王老师了解了小路的家庭情况:三岁的时候妈妈离家出走,爸爸外出寻找妈妈十多年杳无音信,小路由年迈的爷爷奶奶抚养。知道了这些,王老师心中就有一个念头,能不能帮帮她。爱心妈妈认领孤儿的通知,让俩人“母女相认”。
  每个月固定带小路回家过一个周末,帮她辅导作业,带她逛商场,逛超市,吃从来没吃过的肯德基。现在小路已经成为王老师家的一分子,每次小路来,家里的欢声笑语总是不断。
  针对每一名特殊群体学生的不同情况,潍坊市各学校安排责任心强、学生信任的教师做成长导师,并重点为农村留守儿童、孤儿和残疾学生每人配备一名教师妈妈(爸爸),教师妈妈(爸爸)兼任学生的成长导师,给予学生亲情关怀、学习指导、生活照顾、家庭教育和安全防护指导。例如,临朐县柳山镇探索出了“3+1”和“2+1”结对帮扶模式。“3+1”即一名代理家长、一名爱心妈妈和一名同学玩伴帮扶一名双亲在外的留守儿童少年;“2+1”即一名代理家长或一名爱心妈妈和一名同学玩伴帮扶一名父亲或母亲在外的留守儿童,承担他们的临时管护任务。
  潍坊市在留守儿童集中的学校每学期开展“五个一”活动:致留守儿童父母一封信、组织一次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培训、对留守儿童进行一次家访、开展一次班级亲子活动、开展“一对一”帮扶活动等;在337个省定扶贫工作重点村的中小学设置留守儿童关爱室176个。各中小学都成立了心理咨询室,配备了专兼职心理老师,对留守儿童定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为留守儿童在校生活提供良好条件。例如:临朐县仅在九山镇就先后投资400多万元,新建或扩建为公希望小学、付兴小学、九山初中等寄宿制学校教室、宿舍、餐厅5775平方米。探索建设“农村少年宫”,填补节假日教育“真空”,全市1011所乡村学校全部建成乡村学校少年宫,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了增长才艺、丰富知识、学习锻炼的活动场所。
  潍坊市还出台了随班就读、送教上门、医教康教结合、融合教育等8个方面的细化配套政策,为全市开展特殊教育改革提供政策保障。同时,在全国率先制定随班就读资源教室建设与管理标准,累计投入893万元,建成80平米以上的标准资源教室64处;433处中小学开展随班就读工作,随班就读学校三年增加了87%;实施特殊教育学校标准化工程,加大财政投入,特教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2017年安排关爱工程专项资金100万元,为每位爱心爸爸妈妈安排工作资助经费1000元。建立师德考核前置审核制度,用制度把“公平对待每一名学生、促进每一名学生的健康成长”的要求落到实处。
  潍坊人用这种温度,温暖了每一名学生和家长,让学生们的成长更加充满了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