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视点

“文化名市”建设再添金字招牌,潍坊市成为“中国民间文艺之乡”

46万字申报文本呈现了什么?

2018-02-02 作者: 杨国胜 张蓓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杨国胜 张 蓓 

  新春佳节即将到来之际,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批准授予潍坊市“中国民间文艺之乡”称号。这是继浙江丽水、绍兴,江苏南通,福建汕尾之后,全国第五个被授予“中国民间文艺之乡”的地级市。
  “潍坊历史悠久,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间文化生态;潍坊的民间文学艺术门类齐全,传承有序;潍坊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民间文艺事业,取得了非常良好的成绩。”在看完潍坊人编制的46万字申报文本,并经过实地考察论证后,专家组一致认为。
  潍坊市民间文艺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潍坊风筝”是传统手工艺珍品,是潍坊走向世界的友谊使者;杨家埠木版年画是全国三大木版年画之一,在国内外享有盛誉;高密的扑灰年画、民间剪纸和泥塑,享有民间艺术“三绝”的美誉;精湛的潍坊嵌银漆器、仿制青铜器工艺,匠心独运、领标艺林;传统的潍绣、印花布、草编、绒绣、核雕、面塑、装裱、传拓、灯彩、制砚、陶艺、盆景、花边等民间手工艺品更是各具特色。
  仅凭这些当然不够。
  寒亭杨家埠有一位被誉为“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活化石”的人物,他叫杨洛书,潍坊杨家埠年画第19代传人,百年老店“同顺德”画店的现任经营者。他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民间工艺美术大师、中国艺术研究院民间艺术创作研究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从艺70多年来,他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了杨家埠木版年画的保护、传承和创新工作中,珍藏至今的1000余块画版已经成为孤版。
  保护重要传人,留住民族根脉。潍坊市先后出台了《关于评选扶持“潍坊民间艺术大师”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通过对全市民间艺术创作和民间文艺人才进行系统的挖掘、整理、保护和扶持,培养了一批民间艺术传承人。
  如今,潍坊市民间文艺创作老中青接续发展的良好局面逐步形成,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的民间艺术家,数量均占据山东省的绝大多数。其中,中国民协授予的首批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山东一共5名,潍坊市有4名;首批山东省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全省17名,潍坊市有14名。到目前为止,山东一共获得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7个,潍坊市占有4个。2017年中国民协审批的山东21名国家级会员,潍坊市有19人。组织实施师徒传承“百乡千人扶持计划”,全市百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收徒达到4000多人;组织传习讲堂30个,年均培训500名左右传承人和业务骨干。
  为保护好这些民间文艺的瑰宝,潍坊市还大力开展民间文艺特色场馆建设,已建成30余个民间文艺专题博物馆、展示厅,285个规范化非遗项目、民艺传习所,10个传承示范基地,20个民间手工艺特色学校,60个校园传承教育基地,30处面积100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性传习基地……为传统技艺传习、展示、演出、培训、研究和交流提供了更多载体和平台。
  校园外有博物馆、传习所、传承示范基地,校园内有知识讲座,内外合力在全市营造民俗文化氛围。
  1月17日下午,潍坊北海学校的报告厅里,300余名师生欢声笑语,十分热闹,原来,潍坊市博物馆孔子学堂的老师们将杨家埠木版年画——“爱我潍坊”民间艺术知识讲座,“流动”到了潍坊北海学校的校园。
  美好祝愿题材的《年年有鱼》、除邪保平安题材的《镇宅老虎》、神话故事题材的《刘海戏金蟾》、戏曲故事与公案小说为题材的《空城计》,一张张不同题材的年画让孩子们大饱眼福,也领略了“过大年”的习俗场景。
  这堂特殊的课上,孩子们一睹年画风采,知道了寒亭杨家埠是与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齐名的中国三大木版年画产地之一,是中国民间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在这节课上,越来越多的学生喜欢上了这一中国传统文化。
  去年初,“四个城市”建设启动以来,潍坊市将发展民间艺术作为建设文化名市的重中之重,按照“品牌化、项目化”的思路进行系统谋划,进一步完善扶持政策、健全配套服务、落实奖励补助,最大限度地挖掘、保护、传承优秀民间文化艺术。
  经过长期努力,潍坊市在抢救、保护和传承优秀民间文化艺术上取得了显著成效。“潍坊风筝”“杨家埠木版年画”“高密茂腔”“诸城派古琴”“潍坊核雕”等14个项目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潍坊仿古铜铸造技艺”“潍坊刺绣”“东路大鼓”“小章竹马”等35个项目入选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连续举办了十届中国(潍坊)文化艺术展示交易会,形成了老、中、青民间文艺人才相结合的发展局面,打造了杨家埠民俗大观园、十笏园文化街区、青州非遗文化产品展示区等一大批集文化展示、旅游、体验、产品销售于一体的文化产业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