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6项区级政务服务事项全部实现“最多跑一次”,临淄提升行政服务效能——

架起政府群众“连心桥”

2018-01-31 作者: 刘磊 马景阳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刘 磊 马景阳 
   本报通讯员 陈卫华 周荣锋

  淄博市临淄区不断深化审批模式集成改革,提升行政服务效能,架起政府与群众的“连心桥”,擦亮政务服务窗口,铸就“审批有规,服务无距”的政务服务品牌。
窗口少了,审批速度快了
  “从申请到领到营业执照,我只花了两天时间。”1月20日,在淄博市临淄区政务服务中心,刘庚申难掩喜悦之情,他的兰州拉面餐饮店距离正式开业又近了一步。
  而在以前,像刘庚申这样的情况,要想开一个餐饮店,得去工商、食药、卫生、环保、公安等部门,花费1周时间才能办理营业执照。如今在区政务服务大厅,两天就可以拿到营业执照。
  审批速度的提升,得益于审批窗口的减少。
  2017年12月,临淄区政务服务中心综合窗口正式对外运行,将原来39个部门分设的72个窗口,整合为投资项目审批、商事登记、不动产登记、社会事务等4类综合办理功能区,设置16个综合受理窗口、一个后台审批区和一个出证区,变“多头受理”为“统一受理”。通过精简要件、优化流程、细化标准和服务指南,建立“前台统一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政务服务模式,群众不再需要在不同部门、窗口之间来回奔波。
  “以不动产登记为例,我们将原来的房产交易、登记和契税三部门分设的窗口统一调整为‘不动产登记综合窗口’,群众只需取一次号,排一次队,就可办理综合业务,每套房产平均18分钟即能办结。”临淄区政务服务中心主任李静说。
数据多跑路 群众少跑腿
  好的政府服务,是不需要时无声无息,而需要时又无处不在。“办多件事,跑一次腿,甚至不跑腿办成事”正成为临淄区努力的目标。“以前领取养老金,要骑15分钟自行车到镇上领,现在在家门口就行。”71岁的敬仲镇白兔丘北村村民朱佩吉说。
  通过建设“互联网+政务审批”平台,临淄区的政务服务效能进一步提升。目前,临淄区42个具有行政审批职能部门的审批事项全部纳入了网上办事大厅和微信公众号,通过多媒体平台为申请人提供网上申报以及办事指南、表格下载、结果公示、进度查询、咨询评议以及免费EMS快递业务等服务,构建起标准明晰、流程规范、服务高效、全程监督的网上审批体系,形成“网上大厅+实体大厅”双重集中统一的行政审批模式,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此外,为畅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临淄区还开通“8189000”政务服务热线,实行“一号对外、集中受理、分类交办、限时办结、统一监管”的工作机制,推进与政务服务平台的互联互通,积极打造群众办事“零距离”、企业服务“零障碍”的综合热线服务平台。
  截至目前,临淄区12处镇街道和465个村居已全部建立场所场地、设施设备、工作人员、业务流程、管理制度“五统一”服务中心,利用信息技术拓展区、镇、村三级便民服务机制。
用“减法”换“加法”“乘法”
  “一方面通过审批服务做好‘减法’,另一方面做好政务服务的‘加法’和联合审批的‘乘法’,通过改革创新的‘加减乘法’,进一步优化了营商环境。”临淄区委组织部副部长、编办主任朱伯学说。
  “减法”是临淄区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的举措。通过梳理区级、镇(街道)政务服务事项,明确事项名称、办理依据、申请材料、办理时限等要素并进行公示,让群众充分知晓网上能办理的事项、办理流程和所需材料。目前,836项区级政务服务事项全部实现“最多跑一次”,审批收费只保留省级设定的8项。
  一边在减,一边在增。中介服务市场进一步放开、行政审批流程实现全过程动态电子监察……给群众、企业提供便利的“加法”越来越多;通过推动基本建设项目多部门“一窗受理、一次告知、联合办理、统一测绘、一次收费、联合勘验、一次办结、统一送达”,实现全流程联审联办,以并联审批模式整合各审批环节,联合审批的“乘法”,“乘”出了政府服务的质量与高效。
  “2018年,我们将把统筹推进服务窗口、政务平台、审批标准、网络数据和监管力量的‘4+1’行政审批服务集成改革,作为‘放管服’改革的主抓手,倒逼各部门减权、放权、治权,实现从‘部门窗口’到‘政府窗口’的界面转变,从‘各自为战’到‘协同作战’的办事转变,从‘行政权力’到‘行政责任’的定位转变。”朱伯学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