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两会特刊

共享绿色生态 建设宜居莱芜

2018-01-26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2017年莱芜被评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文明、绿色成莱芜亮丽名片。
  □亓莹莹

  2017年,莱芜市新增两张国家级名片:“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莱芜市委、市政府不仅致力于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更致力于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以此为群众创造更多“绿色福利”。
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
  2017年11月14日,莱芜获评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
  创城期间,全市拆迁“马路市场”23处,拆除违法建筑1600多处,拆除各类条幅广告牌等9000多处。通过创城,解决了一些列社会管理中的老大难问题,民生工程得到了有力保障,整体提升了城市美化、亮化、绿化水平,极大地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在创建文明城市的同时,绿色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在建设绿色家园过程中,莱芜市在全省率先实施城乡公交一体化,推行60周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乘车政策,实施新能源公交车替代工程,建设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既方便了群众出行,又减少了污染排放。
  严格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大力实施“气化莱芜”工程,全面加强扬尘、尾气排放、秸秆燃烧管控,实现运渣车辆抑尘措施全覆盖。与2013年相比,2016年全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PM10、PM2.5平均浓度分别改善55.9%、20.4%、20.6%、29.1%,蓝天白云天数增加47天。
  莱芜设立河长1080名,建立起市区镇村四级河长体系,实现河库水域河长全覆盖。先后建设20个水污染治理重点项目,水环境质量稳居全省前三位。
  钢铁、电力是莱芜的两大主导产业,针对境内污染“大户”,莱芜市逐一制订污染治理计划、签订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倒逼企业对现有治污设施提标改造,近三年来累计投资23.1亿元,完成脱硫、脱硝、除尘等治污工程68个,35家大气重点监控企业、9家废水重点监控企业全部实现达标排放。
  绿色生活呼唤绿色习俗。莱芜市积极倡导文明健康新风俗,通过在村(社区)建立“红白理事会”,推进丧事简办、婚事新办,不乱贴红纸、不燃放烟花爆竹、不铺张浪费,全市所有村(社区)实现移风易俗全覆盖。
省级生态文明先进县区全覆盖
  2015年,莱芜市迎来国家卫生城复审。短短几个月,城区内市政设施全面修复改造,对“六小”场所和“十乱”问题开展集中整治,对多年积存的违章建筑和乱搭乱建全部进行拆除,城市面貌焕然一新,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
  农村垃圾无序堆放是个“老大难”。莱芜市率先在全省探索实施“村定点收集、镇集中清运、市区统一处理”的村镇生活垃圾处置模式,全市所有镇村全部按标准配备垃圾收运设施,所有村(居)全部纳入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农村垃圾实现日产日清,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上,利用微生物降解技术,对生活污水进行集成处理、循环利用,处理后水质达到一级B以上标准,实现了节能、环保、降费的多重效益。
  目前,莱芜已建成26个省级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先进村、4个国家级生态镇,在全省率先实现省级生态文明先进县区全覆盖。
市民生活在森林中
  2017年10月10日,莱芜市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经过三年努力,全市初步形成了以城区为核、以山脉为屏、以道路、水系、农田林网为脉、以公园游园为点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实现莱芜生态建设新突破。
  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过程中,运用林权抵押贷款、冠名赞助、认建认养等方式广泛吸纳社会资金造林绿化,大力实施荒山、水系、丘陵、道路、平原、镇村六大绿化工程,高标准完成4000亩环城荒山绿化、48.5万平方米损毁山体治理,新增造林面积18.4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6.02%。
  如今莱芜市民出门见绿,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3.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8.47平方米。森林公园达到8处,湿地公园达到6处。
  今年又计划投资20亿元,对大汶河进行全流域改造提升,届时大汶河将成为莱芜一道新的地标性风景带。
乡村振兴战略
让农村农业走进新时代

  1月8日,莱芜市雪野旅游区官正村、莱芜市莱城区牛泉镇庞家庄村获评2017年“山东省生态文化村”。莱芜市始终坚持“生态立村、文化兴村、产业旺村、人与自然和谐”的发展理念,大力推进生态文化村建设,增强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加快构建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
  加快乡村振兴,莱芜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科学制定乡村振兴规划,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统筹发展,努力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现代化新农村。为此,加快国家特色蔬菜产业技术体系综合实验站建设,建好葱姜蒜研究中心等一批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做优做强生姜、山楂、鸡腿葱、白花丹参等特色产业,把地方土特产和小品种做成带动农民增收的大产业。
  全市实施耕地质量提升计划,推进节水灌溉面积4万亩、水肥一体化面积1.4万亩,完成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面积12万亩。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抓好农村“三增三改”,推进“厕所革命”,全面完成农村改厕任务,新增美丽乡村70个。
  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年内新增示范经营主体20家以上,认定田园综合体30家以上。探索建立职业农民制度,加强农村专业人士队伍建设,培育一批农村科技带头人,鼓励工商资本参与乡村振兴,引导社会各界人士投资乡村建设,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莱芜市抢抓被列为全省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的机遇,围绕强化城市社区管理,将城区44个城中村、190多个住宅小区和50多家破产改制企业生活区全部纳入社区规划,对63个城市社区实施标准化改造,实现城市社区为民服务中心全覆盖。
  同时,大力推进“乡村记忆”工程,加强对全市古建筑、古村落、古树名木的抢救性保护,7处传统文化村落、3处传统民居、5处乡村博物馆入选全省文化遗产名单。分布在莱芜北部的齐长城,比秦长城还早490多年,是考古界确认的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长城。为加强这项宝贵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利用,莱芜市对齐长城“一线五村”进行个性化设计,注重保存石房、石街、石碾、石磨、石碑等原始风貌,打造了绿水青山和古村风貌相得益彰的山村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