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读书

老行当,一部遁入民间的历史

2018-01-19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禾刀
  《手艺:渐行渐远的江南老行当》作者王向阳生于江南千年古镇——浙江浦江郑宅的一户木匠世家。本书撷取与江南地区老百姓生活最为密切的60多个老手艺、老行当,分匠作、加工、服务、文娱、其他等5类加以叙述。作者聚焦的虽只江南一地,但许多手艺并非江南所独有,笔者中部省份的老家至今仍在发挥重要作用的有泥水匠、瓦匠、裁缝等,而像铁匠、白铁匠、钉秤匠,纺线、织布等行当则彻底消失在历史的视野之中。
  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农村年轻人学习老行当的热情早就今不如昔。一些成本高耗时长的老行当在与市场化专业分工的竞争中完败后不得不被淘汰。从这层意义上讲,一些老行当的消失也是时代进步的象征。
  作为一门技术,老行当在历史上曾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曾在《中国的科学与文明》一书中指出,“在现代科学技术登场前十多个世纪,中国在科技和知识方面的积累远胜于西方”,而“最大的发明群体还是平民、技师和工匠”。
  在长期的历史实践中,老行当渐渐融入了一些神秘的历史信息。几乎每行都有每行的规矩或者忌讳,比如木匠师傅收工赶夜路回家时,会在腋窝夹把斧头。听老人说,这是为了驱邪。以现在的思维视角看,似乎更可能是为了防身。
  可以肯定的是,所有的乡俗都是历史一次次沉淀的结果,老行当里的诸多“讲究”,必然融入了不同的历史传统基因,蕴藏了丰富的乡俗信息,比如有学者在对民间神话传说进行研究后就曾解读出不一样的历史。或者说,如果我们顺着真历史在民间的逻辑,对老行当里的那些“讲究”潜心琢磨,兴许可以得出另一种意外的历史真相。
  对于许多人而言,可能更关注的是彰显匠人精神的老行当。记得老家常称那些技术水平高的匠人“有把式”或者“老把式”。无论是从经济收入还是社会地位角度看,老行当基本上可以说是传统农村的中上阶层。  
  每一个时代有每一个时代的记忆,每个时代也有属于每个时代的老行当,比如过去有修板车修自行车修收音机,今天变成了修汽车修摩托车修手机。回顾老行当的乐趣当然不应是简单的怀旧,还在于从斑驳的历史遗迹中琢磨出其蕴含的那些信息:相较于宏大的权力叙事,老行当里很可能残存着一部夹杂朴实乡土气息的“史记”。
  《手艺:渐行渐远的江南老行当》
  王向阳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