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寿光·综合

古城:地头用上智能电表

2017-12-22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 报 记 者 单 辰
    本报通讯员 武国垒

  古城街道是寿光有名的西红柿产出基地,其高产的罗曼等西红柿,多年来都是俄罗斯客户的必选品种。西红柿产业蒸蒸日上,古城各村的菜农多年来却饱受用电困扰。
  古城街道前疃村的农业用电设备始用于上世纪70年代,老旧严重,早已无法满足如今的用电需求。2015年6月,前疃村开始着手对全村电网进行智能化改造,截至目前,已全部改造完成。
  “电改第一步,把全村的大棚划分成21个园区,便于布局新变压器的位置。”前疃村村民委员会副主任张新军说,然后安装新变压器、智能电表、新电线杆,共计更新电网线路6公里,每公里投资20万元以上。
  “全村电改完成后,实现了一表多卡的用电模式,更让原本需要人工操作的缴费等流程全部电脑化管理。”张新军说,在正常维护使用的情况下,新线路的正常运行寿命在15年以上。
  “浇完地以后,关上棚里的闸门,再去电表上刷个卡就行了。”12月14日上午,前疃村村民殷静波在大棚里忙活了2个小时,一边收拾西红柿棵子,一边浇水。
  和其他大多数村不同,前疃村的菜农只需要浇地前后用电卡在电表上刷一下,就实现了正常用电。“卡里还有多少电,这次用了多少电,电表上显示得清清楚楚。”在殷静波用完电后,村民殷志刚用同样的方法,也完成了自家大棚的灌溉。
  殷静波和殷志刚的大棚相近,其地头的智能电表承担着8户10个大棚的用电任务。
  “一户一卡、一表多卡,刷卡用电。”前疃村党支部副书记张京明说,以前各户浇地都得先核对电表度数,浇完地再来手抄一遍自己的用电度数,不但麻烦,还容易产生误差。
  “以前的用电,是一本糊涂账。”张京明说,设备维修、收电费等让村里的电工一手管,账目不透明,群众有疑心。
  今年6月,古城街道印发新的用电管理制度,从健全农村电管组织、电工选任聘用、用电安全监管和收缴电费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新规定要求多种模式请电工:一是单独聘用,二是村两委兼任,三是多村共用。”张京明说,前疃村采用第一种,单独聘用了一名电工,只负责日常用电服务,不参与用电管理。
  “不插手电费收支,村两委监督新电工,就从根本上杜绝了关系电、人情电。”张京明说,全村的用电账目在每月的15日进行通报公示,让用电阳光透明。
  前疃村电改成功后,古城街道相继在袁家官村、西范村等进行电网线路更新,电改后村均电损减少20%左右,并对各村农业用电设施进行排查,下一步将更换更多电损高的残损线路和高能耗变压器,提高用电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