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县域

一位校长的“两个想不到”

——青岛西海岸新区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侧记

2017-12-22 作者: 张忠德 来源: 大众日报
  □本报记者 张忠德  
  
  2015年7月,青岛西海岸新区烟台前小学新校竣工。时隔八年,这所因村居改造只能临时外借校舍办学的村小掀开了崭新一页,学校也随之更名为“凤凰岛小学”,并与区内传统名校香江路第二小学实行一体化管理。
  就在此时,走马上任、身兼两校校长的顾玉利却遭遇到了两个“想不到”。
  一个“想不到”让他踌躇满志。
  “200米标准塑胶跑道操场、可以容纳300多人同时就餐的餐厅、高标准建设的跆拳道场馆……这样的基础设施条件,当时来看,就是放在城区小学里也可以说是一流的。”顾玉利告诉记者。
  事实上,这样的“想不到”在如今青岛西海岸新区已并不少见:2016年,该区公共财政教育经费支出40.5亿元,比2015年增长9.1%;向农村倾斜,近4年投入2.5亿多元提升体育设施、多媒体、计算机、实验室设备、塑胶化操场;对学生规模不足300人的村级小学按300人核定公用经费;先后投入13.8亿元改、扩、新建11所农村学校。 
  大手笔的投入还不仅仅体现在硬件上:每年投入交通补贴7300万元,为农村学校37000名学生开通411辆校车;安排3684万元用于教师午餐补贴,投入1100万元为在镇(街)学校工作2600名教师开通班车。
  正当顾玉利踌躇满志之时,另一个“想不到”却给他泼了一头冷水。
  “2015年9月,学校开学,招生计划近300人的我们,最终只有56个学生报名,硬件条件这么好的学校,家长怎么就不愿意往这送孩子呢?”顾玉利很疑惑。
  事实上,农村小学普遍存在地处偏远、教育资源薄弱、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即使硬件建设大幅度提升,学生家长对其信任度依然不高。
  为改变这种情况,青岛西海岸新区创新“品牌学校+薄弱学校”的联盟办学模式改革,最大化释放品牌学校优势,顾玉利的“身兼两职”就是由此而来,“联盟办学不仅仅是简单的复制,而是向薄弱学校输出育人理念、管理人才、骨干教师、课程等资源,做一个升级版。”
  同时,西海岸还将全区91所小学划分为11个教研联合体,37所初中划分为8个教研联合体,通过信息化手段让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变得简单,新区教体局装备与信息技术办公室负责人张林峡介绍:“新区成立了慕课联盟,构建覆盖全区各级各类学校的信息化体系,目前已有200多个学科协作组活跃在教育资源网络平台上,产生了30000多个教案、课件等优质教学教研资源,使偏僻学校的学生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教育最终要看教师。为推进乡村教师资源配置进一步改善,2015年以来,青岛西海岸新区全面推行“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开展教师全域有序流动,调配教师从超编学校到缺编学校和薄弱学校任教。西海岸新区教育体育局人事科负责人管延端介绍,新区通过“提高乡村教师生活待遇;职称评聘、评先树优、专业培训向乡村教师倾斜;开展城乡干部教师交流”等九条措施,积极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
  2016年,青岛西海岸新区九年义务教育入学率、巩固率达到100%和99.7%,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学历合格率100%,全区98%的中小学创建为青岛市现代化学校。在省委组织部组织的2016年度全省群众教育满意度测评中,新区以88.92分位居各区市首位。
  “今年是我们招生的第三年,报名人数达到了220人,这又是我的第三个想不到,仅用了三年时间,学生家长们就为我们的城乡一体化办学投了信任票!”顾玉利兴奋地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