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论丛周刊

有为才有威

2017-11-24 作者: 王自前 来源: 大众日报
  □王自前

  与其抱怨基层环境难融入、农村工作不好做,不如认真检查自身不足,修炼好“内功”,在解决群众大事小事中树立起威信,如此才能真正成为群众身边的“领头人”。
  党员干部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具体执行者。在基层,党员干部只有领导好群众,调动群众的积极性,才能把党的方针政策落实好。但现实中常常有一些干部,抱怨基层环境难融入,工作中经常遇到居民不配合、村民不理解的情况,明明干的是好事,工作却难以开展。之所以存在这种现象,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些干部尚未在群众中树立起威信,说话没有分量,开展工作自然就举步维艰,从而造成了工作被动的局面。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领导就要有威信,没有威信就不能真正地领导。领导的威信从哪里来?靠上级封不出来,靠权力压不出来,靠耍小聪明骗不出来,只有全心全意、尽心竭力、坚持不懈为人民办事,才能逐步地树立起来。”回顾党的历史,我们党从一个只有几十人的小党,到今天成为拥有8900多万名党员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靠的就是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牢牢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最终才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和拥护。
  应当看到,威信并不是在“敲锣打鼓”声中实现的,人民群众是最实在的,他们不但要听你说得如何,更要看你做得如何。在农村尤其是在贫困村,群众有许多困难要解决,党员干部需要懂得量变与质变的辩证法,自觉从群众身边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积累威信。例如,可以替群众解决一些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增进互相之间的感情;帮助村庄加强党的建设,促进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的发挥;搞好宣传教育,解开群众思想上的疑虑和困惑。总之,只要扎扎实实地为群众多办事、办实事,坚持不懈、久久为功,威信就能逐步地树立起来。
  当干部还必须在关键时刻勇于担当。正所谓“大事小事看担当”,越是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越是生产生活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难题,就越要力争办好;如果选择避重就轻,扔了“西瓜”去捡“芝麻”,或者见了“难点”就绕道走,这样永远也不会树立起威信。在专题片《榜样》中,老乡镇党委书记吴金印之所以被人们誉为“太行公仆”,就在于他敢于担当,在面对汛期来临、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的紧急情况时,他舍小家为大家,始终坚持奋战在抢险救灾的第一线,避免了群众生命财产损失,用实践证明了“共产党员的行动就是最好的命令”,赢得了干部群众的真心拥护。
  此外,对于干部而言,其自身素质的高低往往也影响个人威信。众所周知,有能力、有本事的人才能让别人信服。新时期农村发展对干部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诸如信息化能力、善于接受新事物、视野眼界开阔等时代要求,干部既需要懂得如何发展经济,又要精通基层党建、乡村治理、精神文明等业务知识,倒逼其必须勤于学习,不断提高个人水平。另一方面,现在的年轻干部,学历相对较高、书本知识较为丰富,但当面对农村纷繁复杂的事务,尤其是遇到突发性、偶然性问题时,却往往表现得束手无策,究其原因在于干部的能力供给和村庄发展需求之间存在所需非所用的结构性矛盾,从而导致书本知识在实际生活中派不上用场。这就要求干部必须眼睛向下,自觉以人民群众为师,善于从实践中汲取营养,在基层摸爬滚打的探索中获得真知。
  有作为才会有威信。毛泽东同志有句名言:“只有落后的领导,没有落后的群众。”干部与其抱怨农村工作不好做,不如认真检查自身不足,修炼好“内功”,树立起威信,如此才能真正成为群众身边的“领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