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体育娱乐

    为李亚鹏礼敬工匠点赞

2017-11-22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逄春阶
  11月20日、21日晚7点半后,很偶然地,在湖南卫视看到李亚鹏出来了,黑脸膛儿,胡子拉碴,像建筑工地上的小工,没有一点明星范儿。这个当年因饰演《笑傲江湖》中的令狐冲、《射雕英雄传》中的郭靖而红遍大江南北的明星,近年来除了跟王菲闹离婚那点事儿外,乏善可陈。如今,参加湖南卫视公益文化纪录片《百心百匠》节目,拜古法造纸匠人张逢学为师,学习传统造纸术。我为李亚鹏礼敬工匠的行为点赞。
  早在东汉时,蔡伦就发明了以楮树皮等为原料的植物纤维纸,从那以后纸张逐渐取代了曾经的竹简、蚕丝,成为普遍使用的书写材料,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这种纸也被称为蔡侯纸,造纸工艺已流传了近2000年。身居西安的张逢学老人是现在唯一能完整熟练掌握长安古法楮皮纸抄造技艺的老艺人,他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李亚鹏体验造纸,先是去选材料,去砍构树。我看到这里,觉得应该补充一下,构树,另一个更普遍的名字是楮树,过去,楮,是“纸”的代称,比如,苏轼有诗句:“若人富天巧,春色入毫楮”。又比如,1944年春,老舍先生贫病交加但仍奋力创作长篇小说《四世同堂》,郭沫若万分钦佩,吟五言古诗一首《赠舒舍予》,其中有两句:“寸楮含幽默,片言振聩聋。”寸楮,就是寸纸。希望湖南卫视再播时,应该标注一下,构树,即楮树。
  不是我有学问,而是我从小就知道楮树,在我家门前,就有几十棵。春天,楮树上结出楮实子,如元宵一般大,土话叫楮饽饽,我们都摘那楮饽饽上的红芽儿吃,味道很甜。楮实子还是一味中药呢。
  说到楮树,我多说几句。我们大众报业集团旗下的《半岛都市报》编辑部的门前,也有两棵楮树,我不知道栽下这两棵树,是不是有寓意“振兴报纸”的意思。前年秋,我在那两棵楮树下站了一会儿,问年轻报人,他摇头,我就“倚老卖老”装得很有学问的样子,给他解释。我觉得这两棵楮树,应该是报人的“图腾”。“若人富天巧,春色入毫楮。”这寓意多好。
  7年前的这个季节,我去日本山口县采访,专门参观了他们的和纸坊。日本的匠人就是用蔡伦的造纸工艺在做,我当时看了非常震撼。“纸”的日文发音与“神”相同,因而,日本人将纸上升到至高无上的高度。有着日本“民艺之父”之称的柳宗悦,是日本著名民艺理论家、美学家,他以自身的经验,写下《和纸之美》一书,其中有言:“手抄和纸总是充满魅力,凝望着、轻抚着,我感到一股难以言喻的满足。越美丽的和纸,越是不敢草率使用,如非美字美画,只是玷污了纸。”
  和纸工艺原本是我们的,而被日本拿去做到了极致。日本造纸匠人的从容,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而反观我们,身边有那么多的好东西,丢失了,不知道珍惜。
  继续回来说李亚鹏。作为明星,能热心传承古老而面临失传的造纸工艺,功莫大焉。明星有明星的号召力、影响力、传播力,这力那力,如果不用在正地方,而是把力用歪了,那就是不善,就该批评,甚至痛斥;而用在正途,就是积聚正能量,就是做善事,就是善举,就该点赞。
  曾国藩有句名言:“凡物之骤为之而遽成焉者,其器小也;物之一览而易尽者,其中无有也。”凡是短时间仓促做成的东西,一定不成大器;凡是一眼就能看得清清楚楚的东西,必定没有什么内涵。蔡侯纸的制作工艺相当复杂,一般要经过剥皮、泡水、蒸皮、清洗、踏对、切番、舂捣、打浆、抄纸等等36道工序,72道小工序,道道工序要求严格,不得有半点马虎,否则将会前功尽弃。李亚鹏要学的,就是这个,摈弃浮躁,体验,体悟,体味,捕捉细节,触摸纸的诞生过程,用拜师学艺之路中的点点滴滴,礼敬匠人,礼敬匠人精神。
  有一个镜头,我得给李亚鹏提点意见。说的是,李亚鹏跟随师父上山伐楮树,被突如其来的马蜂蜇到了右侧的眉毛。忍着尖锐的刺痛,李亚鹏把砍好的木材运回山下。“刚被叮完,这边(右眼周围)都是木的,感觉不到皮肤的存在。那个时候真的是有点恍惚。”李亚鹏称这是自己第一次被蜂蜇。编导盯着那夸张的表情,来了个特写。至于吗?不就是被蜇一下吗?学徒就得受罪,吃得苦中苦,方能得真传。一个大老爷们,别动不动就一惊一乍的,让人看了觉得矫情,像演戏。别太娇嫩,朴实点儿,泼辣点儿,我力挺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