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读书

■速读

以爱的名义缠死你

2017-11-17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当下工作生活压力过大,人们或多或少会有焦虑、自卑、压抑、嫉妒、社交恐惧、爱慕虚荣、贪图权利金钱等各种负面情绪或不良心态,在本书中读者能找到这些病症的根源,甚至看到这些病症带来的严重后果,从而深刻反省自身,避免付出巨大代价。
 □ 马婧 整理 
  绝大多数人都希望被人喜欢,如果不被别人喜欢,甚至会心生怨恨。读完《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后,你会发现,对于神经症患者来说,爱是一种必需品。在他们身上,你会看到因为缺少爱而显现出的对爱的贪婪。
对爱的需求带有强迫性
  人们常说,真爱难求。然而对于神经症患者来说,获得爱既不是一种奢侈,也不是额外的力量或快乐源泉,而是一种维持生命的基本需要。面对爱,常人是“我希望被爱,被爱使我觉得快乐”,然而对于神经症患者来说,“我必须被爱,为此我愿意付出任何代价”则是再正常不过的要求。这两者之间的区别类似于:一种人胃口特别好,喜欢享受美食的乐趣,所以选择食物极其讲究;另一种人饿得半死,只能不加选择地胡乱吃东西,而且不惜任何代价。
  当爱成为必需品时,不管是付出还是索取,这种行为都会带有强迫性。为了不使自己的行为过于显眼,焦虑的人会把这一心理掩盖或深藏。但是掩盖或深藏并不是消失,他们对爱的需求还是会通过其他方式表现出来,比如他们会有下面谈到的这些情况或现象。
  高估被人喜爱的实际意义:生活里,“让所有人都喜欢我”是不太实际的,但在神经症患者看来,这是必须的。事实上,只让某一部分人,例如让我们关心的人,我们必须与之一起生活、工作的人,我们希望给对方留下好印象的人喜欢我们,这一点才是十分重要的。除这些人之外,我们是否被别人喜欢,一般说来是无足轻重的。然而,对于神经症患者来说,他们的存在感、幸福感以及安全感仿佛都取决于自己是否被人喜爱。
  他们可能会把这种对爱的需求附加到任何人的身上,这个人可能是理发师,也可能是宴会上刚认识的朋友,甚至一切女人或一切男人。对他们来说,在一句简单的问候中,或者是一通无关紧要的电话中,你表现的是热情洋溢还是略显冷淡,都可能改变他们的全部心情,甚至改变他们对生活的全部看法。
 迫切需要人陪伴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独处并没有什么,有些人甚至喜欢独处,但对于神经症患者来说,独处是异常困难的。他们中的一些人会因为孤独而感到烦躁,另一些则会因为孤独而产生恐惧。这并不是指那些本来就百无聊赖的人,在独处的环境中会觉得索然无味;而是指那些本来就聪明、充满精力的人,他们在非独处的情况下都能正常地享受生活,但在独处时就无法有条不紊了。
  例如,我们经常会见到这样一些人,他们只有在许多人在场时,才能够工作。一旦独自一人工作生活,他们就会感到不舒服,甚至难以忍受。当然,这种人需要有人陪伴的愿望还包含着其他因素,但总体上体现着焦虑,体现着对爱的需要,用更准确的词来说体现了某种与人接触的需要。这些人随时有一种孤单无依、四处飘泊的感觉,所以与任何人的接触,都会成为他们的安慰。在实验中,这种无法独处的状态往往会随着焦虑的增长而加剧。有些患者,当他们感觉到自己处在自己设置的保护墙内,就能够一个人独处;可如果这面墙被攻破,焦虑会随之而起,他们就再也无法忍受孤独的状态了。
将爱寄托在他人身上
  爱是相互的,是双方付出的,但神经症患者很可能会单方面索取爱,并将这种需求集中倾注在某个具体的人身上。例如他们会在丈夫、妻子、医生、朋友身上索取爱。一旦这种情况发生,他关注的那个人的忠诚、关心、友善甚至是否在场,对他来说就会变得无比重要。
  神经症患者又很矛盾,他们一方面需要别人的关注和在场陪同,害怕别人讨厌自己,别人不在身边就会觉得冷清;另一方面,当他真正与需求的人在一起时,他也不会感到多幸福。而且他意识不到自己的这种矛盾。
  显然,这种希望别人在身边的愿望,并不代表着真正的爱,而仅仅是一种对安全感的需要,通过别人在自己身边来提供安全满足。
将安全感寄托在异性身上
  获得爱的途径有很多,爱情是其中举足轻重的一种。大多数人对爱情的向往,源于对异性的恋慕,这种恋慕是自然而发的。但对于神经症患者来说,他们分不清爱情与需求,他们往往将对安全感的需要倾注在异性身上,而这种情形往往看上去会显得很“正常”,被他们关注的那些人也会自认为这是“正常的”。
  例如,有这样一种女人,她们身边没有男人时就会叹息,很快就会对某个男人产生感情,过不了多久这种爱情就会中断,她们再次陷入感叹以及焦躁不安,然后再对某个男人产生爱情。永远都是这样反复循环,从不停止。
  所以这并不是对爱情和男女关系的真正渴望,这种关系中充满了矛盾与冲突。这些女人追求男人时不加任何选择,只希望有一个男人在自己身边就行,这并不意味着真正喜欢某个男人。
  在男人身上也可以发现这类人。这些人希望被任何女人喜欢,一旦跟男人们处在一起,就会坐立不安,这种心理倾向带有强迫性。
不计代价地付出
  虽然爱不能容忍为了满足自己而利用对方,但这并不意味着爱是彻底的利他主义和献身精神。那种不需要对方任何付出的情感,也不能被称为爱。因为表现出这种想法的人,流露出来的正是自己不愿意给他人爱,而不是对爱有成熟的看法和信念。
  我们当然希望从所爱的人那儿得到某些东西——比如满足、忠诚和帮助;如果有需要,我们甚至可能希望得到某些牺牲和奉献。一般来说,能够表现出这些愿望,甚至为此而努力,是其心理健全的表征。
  真正的爱和对爱的病态需要这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在真正的爱中,最主要的是爱的感受;在病态的爱中,最主要的是安全感的需要,通过爱的错觉获得的感受排在次要位置。当然,在这两者之间还存在各种不同的过渡状况。
  如果一个人想要另一个人的爱,是为了对抗焦虑,获得安全感。这个人根本不知道自己内心有多焦虑,也不知道自己不顾一切地想抓住任何爱是为了获得安全感。他仅仅能感觉到的是,我喜欢这个人,我信任这个人,我完全被这个人迷住了。然而,这种他自认为是发自内心的爱,很有可能是对某种仁慈的感激,或者不过是被某人或者某种场景唤起的希望和温情。而那个有意或无意唤醒他希望的人,不知不觉就被他赋予了特殊的重要性,而他对那个人的感情也就表现为爱的错觉。
  其实一个简单事件就可以唤起这些希望,例如,一位大人物以和蔼的态度对待他,一个看上去坚强刚毅的人对他表现出友善。这些希望也可以由高涨的色欲或性欲激发,尽管色欲或性欲的高涨与爱毫无关系。最后,这类希望还能够从某些既有关系中得到支持和鼓舞,只要这些关系里包含着给予和帮助。
  例如与家庭、朋友、医生等的关系。这些关系大多打着爱的幌子,以一种不能离开对方的主观想法维持着。而实际上,这种爱不过是一个人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而紧紧抓住对方不放。一旦自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这种感情随时都可能发生巨大的转变。这不是真正的爱情。
  《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
  [美] 卡伦·霍尼 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