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区域

五莲推进学前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城乡孩子荡上同一个“秋千”

2017-11-14 作者: 罗从忠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罗从忠

  “农村孩子盼望着能跟城里孩子一样荡秋千。”11月7日,在五莲县潮河镇刘官幼儿园,县托幼办主任王维苗指着一处儿童秋千说,“如今,这座村办幼儿园里孩子们的愿望实现了。”
  城乡孩子荡上同一个“秋千”,得益于近年来优质学前教育资源的扩充。目前,五莲县在乡镇建成中心幼儿园12处,新建和改扩建村居幼儿园64处,建立起覆盖县城、乡镇、行政村的三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值得一提的是,五莲县所有乡镇幼儿园和县直幼儿园均是省级示范园,社区园也已申报省示范园验收。学前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并非止步于硬件建设。五莲已在全县范围建立起以骨干教师包联制度、镇村一体化管理体系和学前教育发展联盟为主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构建起区域优质均衡发展的学前教育发展生态。
县直骨干教师“下乡”
  今年,王维苗每周都要“下乡”半天,因为她的另一个身份是联系乡镇幼儿园的县直骨干教师。这每周半天的时间里,她要到自己包联乡镇的幼儿园送课、听评课等,帮助解决专业发展困惑。王维苗之所以每周“下乡”,是因为五莲为突破村办园发展瓶颈而实施的县直骨干教师联系乡镇幼儿园制度。
  五莲县乡镇驻地以下的村居幼儿园有60多处,普遍起步晚、办园水平较低,而农村在园幼儿数量占到全县总数的60%。为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示范带动作用,提升乡镇幼儿园教育教学水平,五莲县建立起县直骨干教师联系乡镇幼儿园制度。联系人员每周到联系乡镇工作半天,参加教研活动,送课、听课、评课,指导保教工作等,传播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教育策略,帮助乡镇解决专业困惑,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作为县直骨干教师,联系乡镇幼儿园是我们的分内之事。”王维苗这么说有“制度依据”。《五莲县县直骨干教师联系乡镇幼儿园制度实施方案》规定,骨干教师联系指导情况纳入学前教育骨干教师考核与评价,作为晋升上一级骨干教师称号的依据。每学期由托幼办到骨干教师联系幼儿园组织民主评议,评议结果由所在幼儿园纳入骨干教师个人绩效考核。
全镇幼儿园一个“园长”
  厉宁是五莲县潮河镇中心幼儿园——莲海幼儿园的园长。而在11月7日,在刘官幼儿园这个村办幼儿园,工作人员也称呼她为“园长”。
  “辖区内所有幼儿教师都由乡镇中心幼儿园实行统一管理、统一调配、统一发放工资。所以村办幼儿园职工会称厉宁为‘园长’。”王维苗所说的正是五莲县创新实施的“镇村一体化”管理制度:乡镇中心幼儿园和其它的村办幼儿园共同组成一个法人,村办配备一至两名负责人,其规格等同于中心幼儿园的中层;幼儿园法人实行中心幼儿园负责制,中心幼儿园对其他社区幼儿园实行统一规划建设、统一教师管理、统一经费管理、统一设施设备的配置、统一保教管理。
  长期以来,因没有建立起学前教育实体机构,政府财政经费无法拨付幼儿园,幼师编制无法落实到幼儿园,上级部门政策、决策、工作部署不能在幼儿园有效实施。为破解这一难题,在幼儿园硬件建成后,五莲教育部门对全县农村学前教育管理方式进行了调整优化,实行“镇村一体化”管理,将各乡镇(街道)中心幼儿园从乡镇(街道)中心小学剥离,由中心幼儿园统筹管理辖区内所有幼儿园,真正实现管理独立、人员独立和财务相对独立。
  “所有乡镇幼儿园均是省级示范园,社区园也已申报省示范园验收,省级认定率高达113%。能取得这样的成绩,镇村一体化管理模式功不可没,优化了农村学前教育资源配置,推动农村学前教育实现均衡优质发展。”王维苗说。
城乡幼儿园“联盟”
  11月7日,在街头中心幼儿园,五莲县学前教育发展联盟的教研活动正在举行。“像我们这种以沙石为主的生成课程还需投放哪些材料?”“怎样和孩子进行深度学习?”“大班科学区应该怎样投放材料?”……随着各类疑惑被相继抛出,讨论渐趋热烈,思维碰撞中观点频出。
  以机关幼儿园为首的学前教育发展联盟是五莲县划分的三大学前教育发展联盟之一。近年,五莲县以促进教育公平、实现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为目标,依托优质幼儿园,建立起分别以机关幼儿园、实验幼儿园、莲海幼儿园为核心的学前教育发展联盟,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使农村幼儿园尽快植入先进学校文化、教育理念、管理模式和教学方法,尽快提高师资水平和教育质量。
  每个联盟都建立起章程、三年发展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每学年确定1-2项重点推进项目。核心幼儿园将发挥图书、教学仪器、场地器材等方面的优势,为联盟幼儿园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提供支持,建立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共享机制,实现同学科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各联盟幼儿园每学年开学前要协商制订交流计划,每次每园要由中层以上领导带队,核心幼儿园外派教师中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等骨干教师将占30%以上。
  联盟内部的交流互动并非仅仅局限在教师层面,还开展“城乡学生手拉手、共成长”等学生互动活动,利用读书、艺术、体育、科技四大节日或综合实践、社团等载体,每学年开展1-2次联谊活动,探索校际结对“友好班级”“互助团队”等形式,架设各成员校学生沟通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