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综合

培育新动能激发新活力

泰山区:打造精品农业新亮点

2017-10-27 作者: 姜言明 郑莉 来源: 大众日报
  ◆泰安市泰山区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抓手,大力实施精品农业战略,突出抓好各项重点亮点工作,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和一、二、三产业融合步伐,不断提升农业精品化、特色化、品牌化、效益化、信息化水平,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今年上半年,预计全区实现农业增加值5.7亿元,增长4.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445元,增长8.9%。
  □ 本报记者 姜言明 郑 莉
    本报通讯员 付 刚 张龙波


项目建设如火如荼
  9月28日,记者从泰山区省庄镇安家庄了解到,该村的泰山杏林度假村项目目前正在进行山上塘坝建设、管道铺设、梯田改造及环山路建设。该项目总投资8亿元,致力于打造北部山区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目的地。
  安家庄泰山杏林度假村项目是泰山区农业局立足全市“一圈一带”发展规划,重点策划的11个农业项目之一。此外,围绕环泰城都市农业圈发展,策划打造了绿城泰山漫谷项目;围绕沿汶河特色产业带建设,策划打造了石敢当小镇项目;现代农业科技孵化器项目,总投资1.9亿元,目前基槽垫层大楼主体部分及支护施工已完成,地下停车场垫层、垫层防水、筏板钢筋等正在施工。以城市农业公园为功能定位,围绕特色产业、田园风光、农事体验、科普教育等主题,策划打造了荷兰风情园、上高庄园、泰山国际花木城、泰山茶生态庄园等一批独具特色、风格各异的农业公园。当前,上述项目也在如火如荼建设中。
  热火朝天的实干场景源于该区坚持把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作为撬动新旧动能转化的头等大事来抓,深入实施策划招商、开工建设、竣工运营“三个一批”工程,农业项目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上半年共策划包装项目21个,总投资5.2亿元,签约、开工、建成项目14个,完成率达到67%;对上争取项目到位资金超过1100万元。在上半年全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考核中,农业指挥部位次前移三个名次。
  同时,该区积极争创国家、省、市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精心规划了邱家店食用菌产业园区、省庄泰山女儿茶产业园区、魏家庄生态庄园园区、农高区产业园区四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区。6月份,泰山区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通过省级评审,列全省第四位。
特色农业唱响新乐章
  近年来,泰山区创新发展特色农业,把加快泰山茶产业发展作为重要内容来抓,积极培植茶叶骨干龙头企业,充分发挥泰山区茶叶协会作用,加大对泰山茶的宣传力度,提高泰山茶的品牌知名度。上半年,新发展泰山茶种植面积400亩,达到1.08万亩,成功承办了全市首届泰山茶优秀品牌评选暨第五届泰山茶炒茶技能大赛,那一叶、沁园春、小津口三家企业荣获首届泰山茶十大优秀品牌。
  同时,农业产业化经营催生新活力。该区加快推进一、二、三产融合步伐,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一、二、三产深度融合;探索发展新型经营模式,培植壮大农业龙头企业,深入推进农产品深加工;依托资源优势,深入挖掘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集中打造具有历史、地域特点的特色旅游村镇和乡村旅游示范点。上半年,全区新增农业企业5家,达到182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1家,达到60家;农业新型经营主体30家,达到280家;成功申请邮储“信贷通”贷款660万元。全区建成省级旅游乡镇2家,省级旅游特色村10家,精品采摘园12家,开心农场8家,农家乐58家。
产业融合步伐更快
  “泰山区将围绕打造‘农业特区、农业园区’目标,不断推进农业新旧动能转换,以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方向,进一步加快三次产业融合步伐,积极做优精品农业、做精休闲农业、做靓品牌农业、做强现代农业,不断提升农业的精品化、特色化、品牌化、效益化、信息化水平。”泰山区农业局局长张允峰明确提出该区下一步农业发展规划。
  培育特色产业,打造特色精品农业新高地。依托泰山独特的地域优势,在特色上做文章,在优质上下功夫,在高效上找出路,积极培育泰山茶、有机蔬菜、食用菌三大特色产业,打造特色精品农业新高地。年内,全力争创省、市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和市级农业公园。
  发展休闲农业,推进一、二、三产融合。结合全市“一圈一带”规划和三产融合发展,积极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精品和拳头产品,聚力打造独具特色、风格各异的休闲农业园区。年内,全力加快推进绿城泰山漫谷、石敢当小镇、安家庄杏林度假村等项目实施进度。
  实施品牌战略,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实施农产品品牌提升战略,积极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加快农产品销售从“卖产品”向“卖品质”、“卖品牌”转变,全力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年内,完成“三品一标”认证3个,认证面积1000亩;引进培育食用菌、猕猴桃、百香果、火龙果等优良品种10个;开发富硒女儿茶、泰山大红石榴精品产品2个。
  做强龙头企业,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按照“龙头带动、产业发展”的思路,把龙头企业培育作为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核心,大力推广“一头在内、两头在外”的发展模式,积极培育总部型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同时,加快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步伐,确保高质量完成产改任务。年内,全区农业企业达到187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65家,农业新型经营主体达到300家;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年内产改发证率、登记率超过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