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寒亭

打造新项目扶持老企业拉长产业链

多点发力助推“文化名市”建设

2017-10-20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寒亭杨家埠的风筝艺人,正在扎制风筝。
  □ 本 报 记 者 郑颖雪 戴玉亮 
    本报通讯员 崔德文 于志君

  8月28日下午,大型年代电视剧《烟雨潍水》媒体见面会在北京举行。该剧作为潍坊市建市70周年献礼片,以潍坊地域特色文化和工业发展历程为背景,描写了两个家族错综复杂的情感矛盾与积极投身工业改革发展的故事,全方位展现以寒亭为主场景的魅力潍坊。
  今年,潍坊提出了建设“四个城市”的战略目标。其中,建设“文化名市”是实现潍坊未来跨越式发展的有力支撑。
  多年来,寒亭的传统文化在不断创新中传承。其中,年画和风筝一直是寒亭文化的典型代表,支撑着寒亭文化产业的半壁江山。卖风筝、卖年画的传统文化产业,消费市场狭窄,经济附加值低。满是文化元素的寒亭,正在积极寻求文化发展路径的拓展。借力“四个城市”建设,加上高铁新片区开发,寒亭引来了博物馆群、锦绣潍坊两个重大文化项目。
  来到正在开发的高铁北站南侧,潍坊市级博物馆、红色博物馆、名人博物馆、私人博物馆等文化设施正在集聚开发,一个下了火车即到的博物馆小镇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
  特色小镇与文化碰撞,带动了文化的集中成片发展。寒亭区重点建设的杨家埠文旅小镇,正是对现有资源的集中开发利用和整合创新。受益于此,长期以来单打独斗的杨家埠传统手工艺人,将借力4A级景区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的崭新平台,获得更好发展。
  一批重点文化产业项目的启动,也将为寒亭带来重塑效应。杨家埠文化创意梦想小镇,集文创、影视创作、会展商贸等于一体,开启了寒亭传统文化创意发展之路;柳毅山文化旅游基地,将开辟国家级非遗“柳毅的传说”的现实场景体验;中港城,将成为城区中心区的文化活动和文化服务中心……为此,寒亭加大服务力度,力争五年规划期间每年开工2个、建成2个文化产业项目。
  10月19日,来到位于杨家埠的潍坊天成飞鸢风筝有限公司,中国风筝协会副主席、潍坊风筝协会会长王永训正在展厅里向外地客商介绍他的风筝创新。“我们的风筝飞上天后,蝴蝶的眼睛、蟹子的脚、龙头的嘴巴和舌头,都会灵活变动,有的还加上了鸣哨、LED灯。”王永训说,现在店里有1000多种花色,花样上从个人收藏品到文化风筝,种类越来越多。
  在打造新项目的同时,寒亭同样注重原有文化企业的扶持培育。天成飞鸢、丰泰文化、盛壮红木、木版年画社等骨干文化企业,都在自己的市场领域形成了独特竞争力,并为文化名市建设输送了大批文化人才。
  文化产业“百花齐放”,寒亭逐步形成“一心辐射、两带贯通、九大基地支撑”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一心”就是以杨家埠为龙头的民俗文化创意中心;“两带”即白浪河和浞河两条休闲娱乐带;“九基地”即风筝年画创意产业基地、广告创意产业基地、工业设计总部基地、文化交流传播基地、民俗文化展示基地、影视文化产业创作基地、情缘文化旅游发展基地、生态休闲文化发展基地、红色文化教育基地。
  为进一步拉长文化产业链条,寒亭在拓展文化生态旅游项目上下功夫。鼓励社会资本开发温泉、滑雪、房车、养生等新业态,进一步梳理全区养生、中医药、健康旅游、教育旅游、体育旅游等新业态项目及休闲农业等项目,引导有旅游资源的企业开拓思路,大胆创新,推动全区旅游产品从观光娱乐向休闲度假转变。扶持条件好的乡村旅游点,打造乡村旅游示范标杆,培育打造2处乡村旅游标杆示范项目、3-5处乡村旅游标杆示范点,带动每个街道至少发展1处业态好、功能齐、设施全的乡村旅游示范点,尽快形成产业规模。创建农业旅游示范点和采摘园,认证不少于3处市级以上生态休闲农业园区。
  铸就文化名市,公共文化事业更是必不可少。寒亭以落实“文化惠民、服务群众”为重点,每年安排100场以上群众性文艺演出。同时,逐步推广“群众文化驿站”,争取到2018年底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达标率达100%,让全区群众享受到文化名市的建设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