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寿光·视点

一个新式大棚投资30多万元,钱从哪里来?

贷款建棚,不用一年一还

2017-08-11 作者: 戴玉亮 石如宽 来源: 大众日报
  □石如宽 报道   寿光市化龙镇郝屯农业科技园区内,孙春亭正在管理自家大棚的黄瓜。
■大棚“两改”看寿光
  □ 本报记者 戴玉亮 石如宽
   本报通讯员 刘瑞全

  “已经还了5万元贷款,还有5万元下半年就能还上了。”寿光市化龙镇埠一村村民孙春亭说。
  2016年7月,孙春亭在化龙镇郝屯农业科技园区建起高标准温室大棚。该大棚长180米宽16米,总投资35万元。“投资很大,家里积蓄只有20多万元,又从寿光农村商业银行贷款10万元。”孙春亭说。
  30岁的孙春亭,之前在一家齿轮厂上班,其妻子也在一家企业打工。“打工一年到头剩不下几个钱,看到寿光南部村民种大棚日子过好了,我也想种大棚。”孙春亭告诉记者。
  从去年7月到今年8月,孙春亭已经在大棚内种植了三茬黄瓜。第一茬收入8万多元,第二茬收入6万多元,如今第三茬也已收入5万多元。“两年收回成本不成问题。”孙春亭说,今年除了更换大棚膜和购买种苗,就没有大的投资了。
  2016年1月,寿光提出了大田改大棚、旧棚改新棚的蔬菜大棚“两改”,以期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实现蔬菜产业的二次转型发展。记者了解到,寿光在“两改”中,建起的新式大棚全都是钢结构大棚,棚体结构可用15年。
  “35万元,一次性投资确实很大,但分到每年的成本中,也就2万多元,对农户来说,就很划算了。”化龙镇农业综合服务站站长张利焕说。
  同样在去年,化龙镇李家村流转土地1200亩,建设蔬菜大棚330个。当时,李家村党支部书记李金标经常被村民询问能不能帮忙解决资金问题。恰好寿光市委书记朱兰玺带领主要部门负责人到村里调研。“村民最缺的是钱,有了钱建设大棚就不难。”李金标说。朱兰玺当即安排寿光市金融办主任张宏雨说:“回去马上协调相关银行,出个方案。”
  朱兰玺要求,设立农业发展基金,通过涉农贷款风险补偿补贴等方式,鼓励金融机构提高贷款便利化、降低贷款成本、加大信贷投放,帮助建棚群众解决资金难题。
  村干部和菜农普遍反映,贷款额度小、还贷时间短。对此,朱兰玺拍板:“农民建大棚,资金是瓶颈。银行要求一年还款,种菜一年,连本儿都挣不回来呢,怎么还?至少两年,农民才能喘口气,必须实事求是。”
  经过协调,农户新建大棚时,单个农户最高可贷50万元,合作社可贷200万元,还贷期限由一年改为两年。
  李金标说,没过多久,农民贷款果然容易了,要贷的都贷下来了,还款期限也延长了。孙春亭的贷款还款期限就是2年。“要是一年的话,就得勒紧裤腰带还款。”孙春亭说。
  稻田镇崔岭西村的崔秀和去年投资约45万元,建起了长200米、宽20米、高9米的新式大棚。这个高标准大棚内,有自动的卷帘、放风等设备,浇水的时候也只需按一下开关。“农行给我贷了20万元的款,算是帮了大忙啦。”崔秀和说。从去年到今年7月,一个种植周期算下来,崔秀和的西红柿毛收入30多万元。
  配合大棚“两改”,农行寿光支行推出了扶持贷款。考虑到大棚蔬菜生长周期问题,该行将贷款期限设置为3年,采用等额本息或按季还息到期还本方式。
  农行寿光支行还与崔岭西村签订了《农户“两改大棚”贷款合作协议》。崔岭西村党支部书记崔玉禄说:“一共有43户签了‘两改’协议,获得400多万元贷款,预计3年内保守增收900多万元。”
  作为一项创新的金融信贷产品,农行寿光支行在采取自然人担保方式的基础上,还追加了当地众旺果蔬专业合作社提供贷款额的3%保证金、贷户缴存村委的土地承租押金连带担保,并与双方签订相关协议。同时,借款人在办理完大棚证及土地经营权证后,将大棚及大棚项下土地经营权追加抵押。
  据了解,以前大棚建不好就办不了所有权证,也就办不了大棚抵押贷款。现在,只要大棚墙体竖起来,就可以办理所有权证和贷款。这项改革,解了菜农的燃眉之急。
  在大棚“两改”中,寿光鼓励成方连片建大棚,对低效大田作物、老旧棚区,由各村强化引导,实现升级换代。对达到一定规模的新棚区,该市通过以奖代补、减免费用、贷款贴息等方式进行扶持,在水、电、路、市场等基础设施方面优先配套。
  据了解,与崔秀和相同规模的大棚,可拉动投资近45万元,包括建棚机械、棚膜、钢架、棉被、种苗、卷帘机、浇水设备、底肥等支出。张宏雨认为,这些环节上的供应商全都来自寿光本地,直接拉动了整个产业链发展,推动当地农民增收致富。
  “积极发展普惠型金融,解决农民‘钱从哪里来’的问题,从而保证大棚‘两改’顺利推进,提升菜农收入。”张宏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