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县域

潍坊高新区推进学校自主办学改革,放权到位、管事到位——

把学校的事情交给学校办

2017-08-01 作者: 杨国胜 来源: 大众日报
  关键词:自主办学改革
  □本报记者 杨国胜  
  本报通讯员 庄 健

  “现在,学校的校级班子组建、重要人事任免、重大资金项目、学校发展规划等,只要学校通过了,到区教育局备个案就行。”说起学校自主办学改革带来的新变化,潍坊高新区北海学校校长汤善香深有体会,“对上级安排的活动,如果与学校发展、学生活动相抵触,我们有了说‘不’的权力。”
  北海学校是潍坊市学校自主办学改革试点学校之一。作为校长,汤善香感受最明显的是学校的权力比过去大了,当然,担负的责任和面对的压力也大了。
  把该放的权放到位,把该管的事管到位。近年来,高新区积极探索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的路子,把学校的事情交给学校办。随着自主办学改革的逐步推进,一系列变化催生了学校里的新气象。
划边界 明责任——
校长负责制真正“落地”

  在高新区,学校可以自主制定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自主设置教学、科研、管理机构,自主任用中层干部,自主开展教学活动、科学研究,自主确定内部收入分配,自主管理和使用人才,自主管理和使用学校财产和经费——“七自主”给以往教育行政部门管得过宽、管得过细、管得过死的管理模式画上了“休止符”,扩大了学校的自主权。
  高新区教育局梳理确立了部门权力清单38项、服务清单43项、责任清单21项,印发了学校安全隐患清单261项、必须集体研究的重要事项清单15项。“法无授权不可为”让教育行政部门把过去伸得过长的手从校园里收了回来,从“不放心”到“放手做”的转变,让校长负责制真正“落地”。
  如果说权力清单是“划边界”,那么责任清单就是“明责任”——明确了政府部门必须承担哪些责任、必须做哪些事情。责任清单让教育行政部门集中精力干好应该干的事情。
转型——
重新定位行政管理职能

  “过去,每年到了教师职称评聘的时候,我们办公室里的电话就会响个不停。”潍坊高新区教育局组织人事科科长祝双敏感慨,“自从实行自主办学改革后,再也没有这种忙碌和烦恼了。”
  自主办学的改革首先开始于教育行政管理的转型。
  “办学体制改革,应着重明确三件事——教育局应该干什么,校长应该干什么,社会应该干什么。”潍坊高新区教育局局长杜全平说,“教育局的定位是为学校服务,学校自己解决不了的事情,由教育局来做。我们推行订单式服务、精准化服务,不给学校添乱。”
  教育局干自己该干的事情,让全区的教育发展有了新气象。教育局以问题为导向,实施精准化资源投放,用一批重大项目加速提升学校的品质。教育部门开始更多地关注区域教育发展的规划与实施。2016年,该局出台了《关于打造现代化教育名区的实施意见》,区域教育发展的航向对准了教育现代化。
  2017年,学校建设提升、高层次教育人才引进、教师县管校聘改革、聘任制教师引进、在校午餐计划、一校一外教等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有条不紊地推出。每一个都关系区域教育发展的方向,每一项都在改变和影响着教育的内涵和质量。
  对学校的干预少了,并不意味着工作压力就小了。“原来是不该管的事乱管,校长有了依赖性。现在既要激发和保护校长的积极性,同时还要注重整个区域发展的目标与方向。”潍坊高新区教育局纪委书记李金乐说。
权责统一——
学校治理走向自主

  “学校里有些事,我这个校长说了也不一定算。”高新区浞景学校校长方海华说:“去年,我也参加了职称评聘,直到公布成绩,我才知道结果。”关系教师切身利益的绩效考核、职称评聘和岗位竞聘等工作,必须由教师全程参与、民主表决,通过率85%以上才能正式实施。校长不上课,照样不能参加职称评聘,在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通过的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权力下放到位的同时,必然要带动学校原有治理结构的变化。以学校章程、办学理事会、校务委员会、家长委员会、教职工代表大会为主体的“四会一章程”治理结构,使政府、学校、家长、社区、社会等利益相关方,充分参与到学校决策过程中,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利益相关方参与决策、执行和监督,保证了学校长期稳定与快速发展。“四会一章程”实现了“放权”与“接权”的顺利过渡。
  政府管的少了,学校自主性就大了。这一“少”一“大”产生的最直接效果就是办学积极性与创造性的充分释放。学校办学更加符合实际,人、财、物的使用也更为高效。
  自主办学改革带来的变化不仅仅体现在校园里,同时也反映在社会对学校的评价里。2016年,在潍坊市教育局组织的全市家长办学满意度测评中,高新区满意度达98.49%,较2015年提高了6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