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体育娱乐 连载

三国最大赢家——

老谋子司马懿 13

2017-07-28 作者: 秦涛 来源: 大众日报
  □秦涛

  孙权手不释卷,鼓励吕蒙读书而使之成一代名将的美谈至今仍在传诵;曹操老而好学,亲注《孙子兵法》;刘备给阿斗开了份书目,也显示出了他自己的阅读修为;诸葛亮读书观其大略;关羽能活学活用《左传》(羽好《左氏传》,讽诵略皆上口)。
  用孙权的话讲,读这些书并不是非得做博士搞学问,而是学习人之为人的基本素养和速成捷径。
  《晋书》说到司马懿兄弟在汉末的天下大乱中,仍然能够粗衣蔬食,坚持读书(处危亡之中,箪食瓢饮,而披阅不倦),这想必就是他们成功的秘诀。
  但是,历史的长河自古及今流淌了几千年,所谓“经典”就只有那么几本。全人类共享这几本经典,为什么有人读成了诸葛亮,有人读成了司马懿,有人读成了关羽、吕蒙?
  因为阅读有侧重。
  几部经典,其本身的功能就有不同。《春秋》能让你属辞比事,《礼记》能让你恭俭庄敬,《易经》能让你洁净精微。诗书之教,各有不同。因此,下一个问题就是——
  少年司马懿读什么书?
  司马懿今年十六岁,表面看来至今接受的都是正统的儒家教育。但是如果要深刻理解司马懿成年后的性格和作为,我们必须深度考察一下他的阅读范围和兴趣。
  一个人的阅读范围和兴趣,可以深深决定或者反映这个人的内在性格和精神。想了解一个人,就看他读什么书。
  考察汉末人的一般阅读书目,肯定与经书脱离不了干系。“五经”之中,司马懿所喜欢读的,我们也不妨做一个猜测:《易经》和《春秋》。
  《易经》中包含了天地的大智慧,可以使人掌握宇宙的平衡之道。《春秋》近乎一本政治、军事案例教程。前面讲过,这两本书是汉朝人的高阶读物。
  晋朝最喜欢八卦的《搜神记》作者干宝对司马懿的评语是“行数术以御物”,意思就是以易理来驾驭纷繁的世务。司马懿劝谏曹操“圣人不能违时,亦不可失时”,乃是活用《易经》的原理。《易经》里“乘时顺变”的思维方式影响了司马懿整整一生,使他总能抓住机遇占据上风。
  司马懿读《春秋》,也有据可循。他在后来对曹爽的定罪书上,引用了“君亲无将,将必诛焉”的《春秋》大义,可见对《春秋》很熟悉。
  儒家著作而外,司马懿对道家之学也颇有心得。他在晚年曾经告诫子弟:“盛满者道家之所忌。”纵观司马懿一生,很有一点道家的权谋与风骨。
  另外,千万不要忘记司马家的军人血统。
  无论是他的远祖司马卬,还是爷爷的爷爷司马钧,都是著名的将领。从曾祖开始,才弃武习文。但是先祖的军人基因,遗传到司马懿这一代仍然有所体现:一是身材高大,以至于司马朗十二岁应试“童子郎”的时候,被人误以为是成年人,而司马懿本人也是“天挺之姿”;二是家里留下了许多兵书战策。
  可以想象一下:司马懿某一天在尘土堆积的储物间探宝(小孩子普遍爱干这个事情)。他发现了一副甲胄,那是祖上征战时穿的;他发现了武器,饱舔刀头血的利器;还发现了一堆发黄的卷册——兵法书。
  尘封已久,重见天日。
  战斗是男人的天性。这些祖先留传下来的不祥之器,一定激发了埋藏在少年司马懿心底作为一个男人的狂野和热血。
  司马懿熟读兵法,几能成诵。在后来与曹爽的论战中,他说:“兵书曰:成败,形也;安危,势也。”这里引用的话,正是活用了《孙子兵法·势篇》的论断。
  另一次则是应对东吴侵略军的御前会议上,司马懿分析形势:“《军志》有之:将能而御之,此为縻军;不能而任之,此为覆军。”《军志》,是一部现已失传的古兵书。类似的内容,《孙子兵法》也作了引用,由此可见司马懿对各种兵书战策的熟悉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