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时政

黄岛:基层党建促脱贫攻坚

2017-07-26 作者: 张晓帆 宋弢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张晓帆 宋弢
    本报通讯员 魏宗芹

  黄岛区以党建引领精准扶贫,强化村级班子建设,实施“党建+扶贫”方案,打出组合拳,为精准扶贫脱贫增加了新动能。
“第一书记”
完成帮扶项目389个

  7月10日,黄岛区泊里镇庙后村贫困户丁德芹家里传来了一阵阵笑声,原来是家里来了“亲戚”,这个“亲戚”不是别人,正是帮助她一家顺利脱贫的区委办驻泊里镇庙后村第一书记——乔婕。
  丁德芹是庙后村著名的贫困户,丈夫从小落下残疾,足不出户。
  乔婕驻村了解到丁德芹家的情况后,协调卫生院、志愿者团队等扶贫资源,“送医送药到炕头”。
  泊里镇分批对贫困户实施屋顶光伏扶贫,丁德芹成了首批受益者之一,自从安上光伏板后,不但用电不用花钱,每个月还可以卖电挣钱,一年下来增收5000余元。在此基础上,村两委捐资1500元,帮助她购买一台零售油炸食品小吃车,一年可增加收入近万元。丁德芹家从根子上有了源头活水,实现了稳定脱贫,家里再次传出了久违的笑声。
  村庄持续性发展离不开产业支撑,乔婕带领村“两委”班子,一方面积极争取景山国际物流有限公司选址落户村庄,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实现了村集体收入的持久性,实现了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另一方面,争取区级专项扶贫资金,利用村委屋顶建成光伏发电项目,每年可为村集体增加收入3.5万元,用于村困难群体突发事件的救助;在此基础上,大力实施村容村貌整体提升工程,村庄形象得到了显著的改善。
  黄岛实施第一书记帮扶重点村制度,连续两年选派区直单位机关干部到贫困薄弱村担任“第一书记”,完成帮扶项目389个,帮扶资金6502万元。实施“第一书记挂职”和党建工作队,强班子、带队伍,破解发展难题,制定发展规划,对贫困村庄进行清产核资,化解村级债务在此基础上,借助产权制度改革国家试点,厘清村集体债权,激活村庄发展内生动力。同时,针对任职期满的“第一书记”及选派帮扶单位进行专项考核,有力推动扶贫脱贫项目落实。
激发农村干部工作动力
  村庄富不富,关键看支部。
  铁山街道后石沟属典型的“993861”村,街道党工委专门组织工作班子入驻该村,开展建章立制工作,制度覆盖了党的建设、经济建设、村庄管理、民生保障等方方面面,成为村庄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同时,多次组织召开村两委会、党员会、村民代表会、群众座谈会和外出参观活动,广泛宣传上级政策和外地发展致富先进经验,充分听取群众意见,从而打消了村干部群众发展经济的顾虑,激发了干部群众发展致富的迫切愿望。
  在支部工作的带动下,过去群众对村级事务不关心、不买账、不支持,也转变为大力支持和参与村庄建设发展。有一名村民,因建设影视剧拍摄场景需要拆除其叔父的两间住房,村干部多次做工作都不同意,经过村第一书记及街道包村干部多次召集其参加座谈会,思想观念有了很大变化,从村庄长远角度看待问题,顺利签订了补偿协议。
  据悉,为切实保障村级组织运转,避免产生新的村级债务和村干部报酬拖欠问题,激发农村干部工作动力,黄岛区研究出台《黄岛区农村干部岗位待遇保障办法》,确定“三补”思路,补助村级组织运转和农村干部待遇费用,推动贫困村和经济薄弱村实现脱贫“摘帽”。
党员模范引导贫困户致富
  黄岛区组织部大力实施党内先进典型孵化工程的,面向全区范围在推进精准扶贫、社会治理、安全生产等全区重点工作中,孵化培育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通过表彰奖励、经验交流、专题讲座等形式充分运用好典型孵化成果,促进贫困村和村民转变思想观念,以新的发展思路干事创业,实现脱贫致富。
  铁山街道李家店子在村平菇产业基地建设中,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示范引领作用,成功收回了100亩到期承包地。目前,村庄已引入食用菌企业2家,家庭农场2家,建成食用菌大棚64个,其中村属产权大棚16个,年实现租金收益6.4万元,为村民提供工作岗位50余个。目前,李家店子村平菇产业已拥有西海岸平菇市场价格话语权,基地建成后,可辐射带动周边村庄发展平菇产业,解决就业岗位500个。
  大场镇引导党员充分发挥亮剑精神和铁军作风,敢于担当,勇于付出,发挥脱贫先锋作用。在南辛庄草莓产业园建设中,村干部带头干、“啃骨头”,仅用10天时间,顺利完成了23个大棚、100余亩土地的征地工作;党员干部敢于“先吃螃蟹”,通过草莓示范大棚、甘薯示范基地等先尝先试经验,带领群众发展起了草莓产业园、有机甘薯基地、苗木花卉基地等样板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