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国际国内

基层文化活起来 百姓精神富起来

2017-07-21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文化民生编织幸福生活。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目标,我国大力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和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建设,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从供给侧发力,创新体制机制,统筹城乡均衡发展,文化成为改善民生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幸福指数的重要衡量尺度。
“非遗”织就脱贫路
  贵州毕节织金县官寨乡大寨村苗寨的300多名妇女,靠着蜡染刺绣的手艺,在家门口抱着娃、绣着花、挣着钱,过上了好日子。
  12岁那年,蔡群已是远近有名的巧手小姑娘。趁着“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东风,短短几年间,她的工艺坊风生水起。“我要把厂子做大,让村子里的姐妹都能回来,守着孩子和家的日子才是真正的好日子!” 
  2013年,非遗大省贵州启动“锦绣计划”,蔡群开始试着在大山里“拥抱”互联网,开起网店,全国各地的订单源源不断……三年来,贵州从事手工业的妇女达到50万人,产值50亿元人民币,带动就业人口百万余人。
  文化部将非遗保护传承与创新扶贫开发方式相结合,支持具有较强设计能力的企业、高校和机构到非遗项目所在地设立传统工艺工作站。目前,已分别在新疆哈密、湖南湘西、贵州雷山、青海果洛、安徽黄山、广东潮州设立了6个传统工艺工作站,帮助当地解决工艺难题,促进就业增收。
  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名誉院长王文章看来,非遗保护不应是凝固的保护,有些项目适合于发展生产、制造产品,政府应积极引导扶持,使这些项目在生产和创作中实现经济社会效益与传承发展双赢。
小镇青年走进现代化影院
  今年34岁的蔡炜玮是陕西省安康市宁陕县的一名小学教师。她居住的小县城,大山环抱,交通不是很便利。
  2014年,县城终于有了现代化影院——环易数码影院,容纳30多人的小厅,片源也和城市院线同步更新,还安装了立体放映技术。这让当地热爱电影的人有了归属感。作为资深影迷,蔡炜玮每周都会去看电影。夫妻两个人看电影的花费占每个月家庭收入的十分之一。
  据宁陕县文化旅游广电局统计,2015年,该县电影票房由2014年的基本为零突飞猛进为5.26万元,观影2420人次,营业额26300元。
  宁陕县的数字很有代表性。近年来,市场半径的扩大,为电影产业注入了一股不可阻挡的活力,全国连续多年的银幕数增加,多集中在三四线城市,坊间也多有“小镇青年成为中国电影票房新的增长点”之说。
  中国传媒大学教师朱传欣分析这一现象时说,近年来三四线城市的“小镇青年”崛起,要加紧对这些城市院线的评估和布局,抓住“小镇青年”集体爆发的时机。与此同时,要认真研究解决有效供给不足等问题,充分释放以“小镇青年”为代表的农村乡镇消费群体的消费潜力。
  围绕扩大有效供给、积极引导文化产品生产和文化消费方向,文化部、财政部两年前启动“拉动城乡居民文化消费试点项目”,从东、中、西部选择典型地区,采取发放惠民卡、文化消费补贴等不同措施进行政策试点,并在此基础上研究提出具体政策措施建议。
  一幅生动的文化民生画卷正徐徐展开。2017年5月,中办、国办印发《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进一步明确细化了文化小康任务——加大对原创精品扶持力度,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高品质精神食粮;推动基层公共文化设施资源共建共享,开展文化精准扶贫,切实保障人民群众文化权益;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扩大和引导文化消费,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
       (据新华社北京7月20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