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科技局推动“人才新政30条”落地

13项工作排定日程表

2017-07-13 作者: 申红 周昌 来源: 大众日报
开栏的话
  5月26日,济南市出台《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人才创新创业的实施意见》。这被称为“济南人才新政30条”,诸多大力度的改革举措走在全省甚至全国前列,体现了政府对突破人才工作的“自信、勇敢、决心”。《大众日报·济南新闻》特推出《记者走基层·落实“济南人才新政30条”系列访谈》栏目,记者深入基层一线,和济南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一起,访谈部门、县区负责人,了解政策执行落地情况,为人才新政落地擂响战鼓。
  □ 本报记者 申红 见习记者 周昌

  5月26日,济南市“有温度、有力度、有亮度”的“人才新政30条”出台,是现行人才政策的优化版、加强版、升级版,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政策的吸引力和生命力在于执行,“人才新政30条”如何落地实施,帮助有能力、有想法的人才实现创新创业梦想?本报记者就此采访了济南市科技局副局长闫循民,并跟随一线工作者,深入了解新政的执行情况。
跟踪支持55名“5150”人才
  在“人才新政30条”出台之前,济南市科技局主要负责牵头制定、实施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和政策措施。具体包括泉城“5150”引才倍增计划创业人才、“泉城重点产业紧缺人才集聚计划”等市级重点人才工程的选拔、评审和管理服务工作;做好“千人计划”“万人计划”、泰山产业领军人才等国家、省级重点人才工程相关领域人才的推荐申报争取等工作;负责整合科技部门相关政策资源,加大对各类高层次人才的扶持力度,搞好跟踪服务等。
  人才工作不仅仅是引进人才,还要为人才提供资金、场地、政策等方面的扶持。很多地方的资金扶持仅仅是提供启动资金,济南市“5150”人才创办的企业和重点产业紧缺人才创办的企业多为初创型企业,要不断投入研发资金,对资金的需求较多,如果仅靠启动资金企业很难生存。鉴于此,济南市科技局提出跟踪支持计划。邀请专家团队对科技型企业进行评估、打分,根据专家评分高低给予10万—30万元支持。济南市爱思医药就曾经得到过该项资金支持,如今销售收入已超过5000万元。据统计,自2012年起,济南市科技局已连续投入1205万元,扶持5批共55名“5150”人才创新创业,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市科技局还与清华大学展开合作,每年邀请10—20名清华大学博士到济南的企业实践,解决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这对企业和济南未来的发展都非常有利。一方面是为企业发展作贡献,另一方面也让高端人才认识济南、了解济南,便于引进高端人才和团队,为济南的经济发展积蓄后备力量。
新政13项工作排定日程表
  全市“人才新政30条”对各单位的工作都作了具体分工。按照全市统一部署,市科技局承担的任务共13项,其中牵头任务3项,参与任务10项。牵头的任务包括制定泉城产业领军人才支持计划实施细则、制定引进和共建产业技术研究院的意见、制定重点企业研究院建设管理办法。参与任务包括深化泉城“5150”引才倍增计划,支持重点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实施人才工程配额制等。目前各项任务已制定日程表,正按照日程规划稳步推进。
  为确保新政工作落实到位,市科技局根据全市人才新政任务分工,结合相关处室职能,研究通过了责任处室分工方案,将科技局承担的13项任务分解到各责任处室。各处室按照任务完成时间各自制定工作方案,确保工作的落实。
  根据任务要求,市科技局计划7月份到南京、杭州、合肥和青岛实地考察、调研,学习外地管理经验和先进理念,研读南方发达城市企业的发展路径。杭州新政27条、武汉双百万计划等人才政策很容易查到,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如何对不同的人才、企业区别对待,如何提高服务管理水平,这些现实问题都需要实地考察才能了解到。并且外地的政策直接用到济南是否会“水土不服”?如何将他山之石与本地实际相结合,需要靠调研才能得出结论。
  南京、杭州等地人才工作取得有目共睹的成绩,除了观念超前、政府有序引导以外,企业自身的管理、招才引才、科技创新的意识也非常强。与南京等地相比,济南市乃至山东省规模以上企业对产品研发投入一直不高,产品更新换代观念不强,这也是科技局和人才部门下一步工作的重点。通过政策引导、资金补贴、税收优惠等措施,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速产品的更新换代,提高企业作为引才主体的积极性。这既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也是新旧动能转换的应有之义。
三项政策支持科研成果转化
  科研成果转化率不高是一个老问题,对此闫循民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一是科研成果本身参差不齐,很多科研成果不以产业化为目的,更多地是现实考量,因而虽然成果数量大,但转化率低;二是科技成果研发和产业化需求方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无法形成良好的信息匹配,造成效率低下,搜索成本高,转化困难;三是科研人员对于产业化以及市场开拓缺乏相关的知识和经验,导致销路不畅,运营困难,影响成果的商品化应用;四是一些专利成果在专利保护、专利布局方面意识薄弱,违法成本低,也在客观上造成专利研发投入意愿低;五是不能真正有效利用金融工具为不同转化阶段提供资金,导致转化过程后劲不足,也是成果转化过程中面临的窘境。
  为解决这一问题,市科技局拿出三项政策。一是搭建“泉城科创交易大平台”,形成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技术产权及知识产权交易、科技金融服务等于一体的区域性科技服务中心;二是对技术交易进行奖励,技术交易买卖双方经技术合同登记后,按其年度合同交易额,最高分别给予100万元和80万元补助;对技术转移转化服务机构按其年度合同交易额,最高给予200万元补助。鼓励驻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技术转移转化服务机构,对新增国家级技术转移转化机构,一次性最高给予100万元补助;三是鼓励创投机构投资产学研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对符合要求的投资项目按照不超过实际投资额5%的比例,最高给予每家创投机构200万元的风险补助,对符合要求的被投企业按照不超过所获投资额10%的比例,最高给予100万元投资后补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