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观点

申遗成功后最该做的是保护

2017-07-12 作者: 苑广阔 来源: 大众日报
  □苑广阔

  7月8日,在波兰克拉科夫举行的第41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世界文化遗产提名项目“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获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至此,中国已拥有52处世界遗产。此前一天,青海省可可西里已经获准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7月9日《新京报》)
  连续两天,中国把一项世界文化遗产和一项世界自然遗产收入囊中,当然是可喜可贺的大事,也充分说明我们在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保护方面所付出的努力终于得到了认可,看到了成果。但是如果我们能够换个角度看待问题,面对这两项殊荣,我们就不能只有高兴和欣慰,还应该感受到一种责任感、紧迫感和危机感。
  为什么会这么说呢?我们不妨先来回答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申遗成功后,我们接下来该做什么?我相信包括鼓浪屿和可可西里当地网友公众在内的相当一部分的人,在面对这个问题的时候,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好好利用申遗成功这一千载难逢的良机,扩大当地知名度,大力发展旅游业,促进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为当地居民增加收入,改善生活。
  毕竟在很多人看来,不管是历史文化遗产还是自然遗产,不都是更好地发展旅游业的“由头”吗?更何况之前为了申遗成功,当地也是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的,现在如果不好好利用,岂不是一种“暴殄天物”?宽容点看,这种既现实又务实的想法,似乎并没有什么大问题,但我们还是不得不说,和利用比起来,更加重要的是保护。甚至可以说,如果没有之前的保护,鼓浪屿和可可西里就不可能被纳入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名录,现在得到了这样的荣誉,更应该把保护放在第一位,而不是把利用放在第一位。
  其实这方面的例子,或者说教训,之前已经有过了。在鼓浪屿之前,中国已经拥有了52处世界遗产,而一些地方被成功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之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跑马圈地,划定景区范围,以前不收门票的现在要收门票了,以前收门票的现在要提高票价以配得上“世界遗产”的身份了。结果就是既招致了公众的质疑与批评,同时也因为过度接待游客导致这些地方历史和自然遗产不堪重负,造成了各种看得见和看不见的破坏。
  值得欣慰的是,在大会审议阶段,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就表示,中国政府将严格遵守《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及其《操作指南》的规定和世界遗产委员会决议要求,做好鼓浪屿后续保护管理及展示利用工作,合理控制登岛游客数量、改善遗产本体保护状况……希望这样的表态能够得到当地有关部门的严格落实,能够真正实现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的平衡,坚持保护优先,不因利用而破坏的原则,向世界呈现一个更好的鼓浪屿与可可西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