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观点

“子拒父业”现象需要宽容看待

2017-07-07 作者: 房清江 来源: 大众日报
  □房清江

  拥有一家成熟企业成为千万富翁,是很多创业青年追逐的梦想。可在江苏常州金坛的“90后”大学生程军,为了自己的音乐梦,在得知父母为让他接班,把家族企业“擅自”过户到其名下后,将父母告上法庭,拒接超千万的产业。日前,金坛法院一审判决,宣告这起家族企业转让协议无效。(7月5日《扬子晚报》)
  为了交班而打起父子官司的只是少数,但是子女不愿意接班家族企业却是普遍现象。2015年发布的《中国家族企业传承报告》显示,明确表示愿意接班的二代仅占调查样本的40%,15%的二代明确表示不愿意接班,另有45%的二代对于接班的态度尚不明确。
  许多民营企业更倾向于子女能够接手家族企业,希望能够继承壮大自己通过多年奋斗所获得的来之不易的企业资产。不过,接班企业不是简单财产的代际传承,“子承父业”家庭要求与终身职业的选择之间常常存在矛盾,如同孩子考大学志愿填报一样,必然面临着意愿、理想的冲突。比如本案,孩子因为“音乐梦”,有自身追求的价值导向,不想从事父母的行业,这并没有什么不对。“人各有志”,子拒父业顺理成章。站在子女发展的角度,只要他有梦想、有追求,他们的选择理应得尊重,可以相信他们通过自主创业,也会创造另一番天地。
  事实上,抱有类似想法的“富二代”并不在少数,他们之所以不愿意接手家族企业,在于他们的视野、追求、理念、方式,与父辈传统的价值追求和行为方式有很大差异甚至是分歧。理性地看,这种差异与分歧,不过是时代发展造就的“历史差”而已。每个时代都有自身的追求,子拒父业未必不是社会进步的动力。
  “强扭的瓜不甜”。不愿接班而最后不得不接班,很有可能因为动力缺失,最终导致企业的没落,可谓得不偿失。事实上,除了意愿之外,子承父业还面临着企业经营把控能力的短板,许多企业最终倒在了接班的问题上,正所谓“富不过三代”,这是经过历史检验的普遍规律。这当中,既有客观上产业发展的兴衰规律,左右着企业的兴亡,也有家族传承式选才与生俱来的短板,毕竟家庭内部就区区几个人,挑选和培养出能够掌控财富和市场的杰出经营人才概率实在太低,这也意味着子承父业具有可以预见的风险。
  子承父业不是民企接班的最优选择,也面临着“子拒父业”的意愿瓶颈。因此,许多面临交班的民企,还应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放弃固有的传统观念,也不妨借鉴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与经营方式,对自身的产业资本结构与经营体系加以改造。比如,可通过股份制推动企业的社会化,引入职业经理人机制,稳妥解决好资产保值与接班人选的矛盾,这不失为更好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