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综合

建“扶贫车间”,开展特色培训,东平县“授人以渔”精准扶贫——

就业培训到地头 农民增收有盼头

2017-06-30 作者: 姜言明 曹儒峰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姜言明 曹儒峰
    本报通讯员 李 娜


打工就在家门口
  “这些筐子篮子有的插花、有的装食品,四五天发往临沂批发市场一次,贫困户在家里就可以编,既赚钱又能顾家。”在沙河站镇徐楼村,记者走进“就业扶贫车间”——金源柳编工艺品公司,经理郭华介绍,该村有柳编工艺的传统,但以前是“小乱散”,如今公司免费培训、统一原料、创新式样、对外销售,辐射带动了周边10多个村庄,既壮大了企业,也解决了贫困户就业。
  6月23日一大早,东平县沙河站镇徐楼村村民张秀珍准点来到公司,开始了一天的工作。“打工不用出村,既能照顾家里,又能赚钱贴补家用,对于我们贫困户来说,扶贫车间真是个好事!”说起现在的工作, 张秀珍非常满意。自从村里建起了“就业扶贫车间”,她足不出村就能每月挣1000多元的工资,生活渐渐有了盼头。
  张秀珍生活的变化,只是该县就业扶贫的一个缩影。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东平县劳动就业办在走村入户深入调查的过程中,发现很多贫困户是因病、因残致贫,家里人需要照顾,他们也就无法出门打工。因此,县劳动就业办从去年开始建设“就业扶贫车间”,为解决贫困群众挣钱和顾家之间的冲突,他们将扶贫车间建到了贫困群众家门口。目前,全县的就业扶贫车间已经安置了543名贫困人员。
构建电商扶贫产业链
  近两年,东平县把就业扶贫作为重要抓手,全面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实施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扎实推进“技能提升、就业推介、创业帮扶、基地引领”就业扶贫四项计划,通过开展点对点、一对一的精准服务,将各项优惠政策送到扶贫对象手中,促进农村贫困人口实现稳定就业创业。
  东平是一个农业大县,拥有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为此,该县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成立“农产品电商运营中心”,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并筛选策划了60多种特色农产品、传统手工艺品和旅游产品上线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解决了农产品附加值低、销路不畅等问题。
  “今年,我们还将吸引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在东平建设产地直供、产地直发等电商基地,逐步在全县贫困镇村推开,带动种植、养殖、加工等产业发展,构建电商扶贫产业链,让农民参与每一个环节,从而达到脱贫致富的目的。”东平县劳动就业办负责人说。
  农村电商能干啥?东平泺农电子商务公司经理郭延法告诉记者:“电商扶贫不仅仅是开网店、卖东西,更重要的是给农民提供服务。”这家公司线下有230多家遍布乡村的实体店,为农民提供副食、粮油、种子、农资等产品。“我们给农民提供优良种子的同时,还免费提供从种到收的技术支持,也帮助他们把农产品放在网络平台上卖。”
围绕特色产业作培训
  为更好地服务贫困群众,东平县劳动就业办统筹全县职业培训场所、师资、经费、信息等资源,采取流动式、“大篷车”式教学方式,深入田间地头、库区鱼塘、工地厂房,对每一名有培训需求的人进行培训,并逐一建档立卡,跟踪服务。为解决贫困群众的实际困难,该县还设立了一些随到随学的专业,并且为每名参加培训的农村就业贫困人员最高给予1800元补贴。
  东平县拥有得天独厚的山水人文景观,近年来,随着该县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位于东平湖畔的老湖镇朱桥村成了远近闻名的休闲度假渔村。“来的游客越来越多,我们就想开个渔家乐赚钱,但是都没有技术。”村党支部书记赵建华告诉记者,“后来,县里就在村里专门举办培训班。现在家家户户都开起了渔家乐,平时一天纯收入能有六七百元,节假日还要翻番。”如今在老湖镇,渔家乐、农家乐有58家,其中星级渔家乐有18家,效益好,收入高,贫困群众吃上了致富“旅游饭”。
  东平县就业办副主任陈全刚介绍,渔家乐、农家乐是该县为东平湖库区移民村量身打造的培训内容。除此之外,该县还围绕地方特色产业开展培训。先后培训酒店服务和中式烹调等技能1669人、服装加工和特色种植等实用技术1626人。还针对农村留守妇女就业难的问题,聘请“山东大嫂”专业培训团队,在8个乡镇开展家政、月嫂、育婴员等培训,共培训学员855人,90%的学员都找到了相应的就业岗位,改善了家庭贫困的处境。
  贫困人员想创业,没有资金怎么办?东平县针对不同服务对象,采取灵活多样的金融担保措施,充分发挥小贷款撬动大市场的作用。2016年,共为405名自主创业人员和4家劳动密集型企业发放创业担保贷款4845万元,极大地激发了贫困群众创业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