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公共文化

繁荣文艺精品创作 推动文化强省建设

2017-06-30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李掖平
  
  在刚刚召开的十一次山东省党代会报告中,“文化”这一语词前后出现72次,位居第二高频词的重要位置,这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重视文化发展、全力构建文化强省的坚强决心。众所周知,文化是一种力量,而文艺是文化最具感染力的表现形式。文艺精品作为时代的文明标识和艺术丰碑,既是重要的地域名片和精神视窗,又是宝贵的隐形财富。发展繁荣文艺精品创作,是推动文化强省建设的重要支撑。
  2010年以来,我省“文学鲁军”“鲁剧”“鲁版书”等文化品牌建设取得优异成绩,小说、诗歌、散文、影视剧、音乐、舞蹈、绘画、摄影、书法等各个领域,都是佳作迭出,赢得“茅盾文学奖”、“优秀儿童文学奖”、“五个一工程”精品图书奖、“鲁迅文学奖”、“桃李杯”等重要奖项,展现出山东文艺精品创作的优异成绩。但实事求是地说,山东的文艺创作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较之江苏、浙江、湖南甚至陕西、甘肃、安徽,山东是个文化大省,却很难称得上是文化强省。我们缺乏具有强大精神力量、标志文化强省、堪与世界对话的史诗性经典之作,“精品力作少、名人大家少、组织化程度低”等问题较为突出。而要切实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在组织统筹、政策保障、人才队伍建设、宣传推介等方面协同联动,努力推动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抓住文化资源的突出优势,提升山东的综合文化实力。山东文化资源丰饶繁复,儒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红色文化感天动地丰富生动,民间文化多姿多彩瑰丽传奇,工业文化底蕴深厚雄健沉实,当代文化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新时期文化更是无比鲜活丰盈,为文艺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思想艺术源泉。我们既要高度重视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有效激活民间文化活力,提升文艺创作质量,又要开放视野、拓展思路、创新为先,不断丰富发展当代文艺创作的表现形式和类型。
  例如,儒家文化是山东最大的文化资源优势,其治国、爱国、理政、勤政、仁爱、厚德、礼贤、修行、明哲理、重实践的思想精髓,具有跨越时空、超越国度、泽被苍生的永恒魅力,大力发展与之相关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社会经济在不断发展,文艺的触角也应该不断延伸。我们要放开思路、多元整合、通力协作,要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基础上,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打好“孔子”这张关键牌,用好《论语》这部宝典,努力实现中华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具体说来,就是要以儒家文化为主导,整合山东丰富的多元文化资源,以儒商精神打造“儒”文化产业;建设“儒”文化产业基地,全面助推具有儒学特色的文化衍生品的创作生产。真正将“儒”文化转化为巨大的财富,有力提升山东的综合文化实力。
  第二,加强组织统筹,选择若干重大主题攻关创作,构建山东文艺精品创作的新高地。放眼全国文艺精品创作,当年一部电视剧《乔家大院》火了晋商;一曲流行歌曲《太阳岛上》红了黑龙江哈尔滨太阳岛景区;一幅题为《故乡的回忆》的油画使周庄旅游空前爆棚;一部大散文《芳心似火》引领了学界对齐文化的田野调查热潮。这些案例充分说明文艺精品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巨大的。
  因此,我省的精品文艺创作应该组织专家团队充分论证研讨,统一进行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以长篇小说为承载,以影视剧为重点,统筹运作音乐、舞蹈、绘画、书法、地方曲艺等多种艺术形式,设置一批省级重大题材文艺作品扶持项目和文艺原创精品出版工程项目。例如,重点定制反映中共胶东特委于1937年在文登天福山发动的抗日武装起义的长篇小说和反映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从山东根据地紧急调集10万大军挺进东北战场的电视剧;如定向打造反映“世界短篇小说之王”蒲松龄的长篇人物传记和享誉“春秋五霸之首,战国七雄之冠”“家敦而富,志高而扬”的大齐古都史传;如专题撰写反映“中国玉米之父”李登海潜心研究培育玉米优良品种的艰难辉煌历程的报告文学等等,全力打造具有齐鲁地域文化特色、思想上精深、艺术上精湛、制作上精良的优秀文艺作品。
  第三,加大对重点创作项目的财政补贴和条件保障,将鼓励、支持和奖掖落到实处。要为广大文艺工作者提供自由、宽松的良性创作环境和条件,以助力各协会、各门类的文艺创作“百花齐放”“百花盛放”;要高度重视优秀的文艺人才,建立国家级协会会员人才库,建立各部委、各单位负责人重点联系人制度,保证优秀文艺人才在创作一线发挥才智,不要一动就将其调入领导岗位,以行政级别待之;要加强对我省文艺精品的宣传推介工作,全方位扩大其影响力和知名度,让全国乃至世界感受到齐鲁文化的思想力量和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