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体育娱乐 连载

见证乱世温暖回望人间真情——

三七年夏至(56)

2017-06-11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未 再
  这个夏天,或许只能这样凄惶地过下去。
  庸扰的弄堂,不断有人迁进来。没有炮仗,也没有竹竿,只有远处隐约传来的枪炮声。声音不断,从白天到黑夜,再到白天。升起的太阳,也像一轮血印,醒来的上海带了一片血色。
  发往千家万户的报纸,将战火中第一条凶信带到了忐忑不安的租界内。每家报纸的第一版都挂上了吊唁的头版,一行醒目的大字标题——壮哉黄梅兴!
  有个将军牺牲了,是战场上第一个牺牲的高级将领。归云看着报纸上写的事迹:这是个旅长,率着先遣队在四川路打退了敌人的进攻,甚至打得零散逃生的敌人慌张躲进公共租界寻求庇护。但,代价是一千多名将士的鲜血流尽,带头冲锋的旅长也中弹殉国。
  鲜血染在了四川路上,也染在了上海人的心头。给日军的当头棒喝,太过惨烈。报纸上字字句句又是悲愤又是惨淡,看得人心头热一阵冷一阵。
  《朝报》的报道旁边还配了各界自发开展的纪念黄旅长仪式的照片。凛然的灵堂,苍白的幡,英雄身上盖旗,头上还包着纱布。血迹没有褪,长存的是力战至死的中国军人那一身浩然气概。
  摄影师的署名是“卓阳”。报纸上还有几幅后援军队开赴战场和前线战士布防的照片,都是卓阳拍的。
  归云想,一天之内,从后方到前线,他到底冒着炮火跑了多少地方?
  杜家人和石库门其他房客轮流拿着报纸看,都看得心情沉重,可又奇异地在这样一个不安的时候生出些安全感。
  血色虽笼罩了上海,但中国兵站到了老百姓前面,拿起枪,捍护同胞。想着,人们的心便有了安定,也渐渐勇敢起来。
  杜班主道:“当该如此!我们中国人绝不能让日本人欺侮了去。”
  何老师也连连点头:“如此一来,我们也能盼着胜利的曙光!”
  杜班主建议:“我们应祭一祭黄旅长。”
  于是众人便制备了火盆纸烛香炉,搬了小台子在天井里,一应摆好。
  庆姑见状,心中起了疙瘩,对上来唤她下楼的归云道:“并不是我们自己家有事情,这样做太不吉利了。”想到也在烽火中的展风,更加避讳,“展风不在家,他怎么就不为自己儿子多想想?”她越说越气,干脆赌气不下楼。
  归云无法,只得一个人下去,对杜班主无能为力地摇摇头。杜班主也无可奈何,只道:“随她去了。”
  两家男主人合力在天井里摆好贡案,上好香烛。众人站好,鞠躬,恭恭敬敬的三下。杜班主第二次打开了那坛女儿红,倒了满满三杯,一杯一杯洒在地上,敬着逝去的英灵。
  女儿红封存了二十年的清冽浓郁香气在天井里散开,在每个人的鼻尖泛出微酸。
  一向闭门独户的陈先生拉开窗帘,使劲嗅了嗅,说:“这年头你们还有闲钱浪费绍兴好酒?”很不待见的模样,嗤笑着又拉上了窗帘。
  “这个势利鬼!”何老师的太太何师母不屑地斥道。
  归凤小声问归云:“一下子就死了一千多个人,我们会不会赢?”
  会不会赢?真的不知道,也没把握去预料。谁能在这样的时代去预料下一步的结局?
  “听说这回我们的军队很强,我们都要有信心。”归云只能这样说。
  归凤捋了一下额前被风吹得散乱的发,眼神渺渺的,她担心,微细声道:“展风他……不会有事情的。”她的声音化在空气里,思念也化在风里,没有人听到。
  展风接连多天没回家,雁飞的用人却每隔两日就送来字条,写一些他的近况。上海工商界自发组织的后勤物品输送团也随着战局的转移而转移,从闸北转到大场,还有一部分去了战火尚未燃到的罗店。因人手不够,展风被临时编入了救护组。
  雁飞总在字条最末写:一切安好,切勿担忧!
  虽有报平安的字条,庆姑的心还是忧一日平一日,反倒不得落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