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行业观察 产经

2017-06-09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我省“三小”食品的生产经营
和监管工作走上法治化轨道
  □杨润勤 栾振兴 赵洪涛
  
  《山东省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和食品摊点管理条例》(以下简称“三小”条例)于6月1日正式实施。《条例》明确规定,对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实行登记制度,对食品摊点实行备案制度。“三小”条例明确了疏堵结合、管服并重、风险管控、社会共治的原则;明确了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在“三小”监管和服务工作中的职责;明确了“三小”从业条件、生产经营操作规范、不得生产经营品种、违法行为法律责任;明确了登记备案、禁限清单、风险分级、信用管理、监管服务、违法追责等制度,对于加强“三小”管理,防控食品安全风险具有重要意义。标志着我省“三小”食品的生产经营和监管工作走上法治化轨道,同时为我省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周边“三小”食品安全治理工作提供了有力武器。
  6月1日上午,省和济南市食安办、食品药品监管局联合在济南市历下区文东食药监所开展主题活动。省食安办主任、食药监局局长马越男,副主任、副局长陈耕;省人大法工委副主任杨利;济南市食安办主任、食药监局局长刘永浩,副主任、副局长刘金宏等出席活动。
  活动现场,马越男、杨利、刘永浩分别颁发了条例实施后的第一、二、三张小作坊小餐饮登记证;文东食药监所负责人介绍了辖区监管工作、“三小”条例实施带来的变化以及“在一线助规范”帮扶活动落实情况;活动参加人员对“三小”业户经营场所进行实地指导。
  据了解,“三小”条例颁布后,山东省食安办、省食药监局连出“组合拳”,一是印发宣传贯彻方案。印发了《关于全面贯彻落实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和食品摊点条例的通知》,《山东省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和食品摊点宣传贯彻工作方案》。二是印发宣传材料。统一设计印制宣传画,向小作坊张贴2.7万套,向小餐饮张贴9.1万套,向村居社区张贴8万套,向中小学校及幼儿园周边张贴3万套,向集贸市场张贴4000套,组织发放“三小”经营者宣传手册18万套。三是组织有奖答题。通过大众网、系统各级门户网站以及“山东食品药品”微信公众号开展“三小”条例有奖答题。共有4万余名网友积极参与。四是组织问卷调查。制作调查问卷,向从业者发放问卷1万份,消费者问卷1万份。五是开展条例五进活动。开展条例进社区、进学校、进集贸市场、进“三小”集中经营区、进“三小”业户活动。六是制定《山东省食品小作坊小餐饮登记管理办法》。制作食品小作坊小餐饮登记证及相关配套文书,对食品小作坊小餐饮申请登记管理等做了明确。七是开发登记打证系统。开发了食品小作坊小餐饮登记打证系统,包含网上申报、证书打印、信息留存、统计查询等功能。八是制定《山东省食品摊点备案管理办法》,制作食品摊点备案信息卡样式,规定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备案工作,并向社会公示备案信息。九是制定“三小”监管清单。分别制定了食品小作坊监督检查表、小餐饮监督检查表、食品摊点监督检查表,为“三小”经营者提供规范,为基层监管人员开展监管提供可操作性强的标准。十是举办“三小”条例培训班。举办了食品小作坊小餐饮登记管理办法视频培训班。培训覆盖省、市、县及乡镇监管所,直达一线工作人员。共有17市局、137个县级局、1826个监管所共5000余名同志参加培训。
  陈耕表示,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条例,在条例实施之际,省食药监局制订了《山东省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和食品摊点规范提升实施方案》,6月1日条例实施后,将全面启动“三小”三年规范提升行动。按照2017年6月—2018年5月、2018年6月—2019年5月、2019年6月—2020年5月三个时间段实施。
  陈耕介绍,下一步的主要任务是:一是全部纳入监管。全省各级食药监管部门开展调查摸底,掌控“三小”监管底数。将辖区内所有“三小”业户纳入监管,依法对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开展登记,积极配合开展食品摊点备案。把“三小”纳入年度监督检查工作计划和监督抽检日常抽检计划,排查风险隐患。二是全面推行6项标准。按照“亮证经营、安全承诺、原料公示、单据留存、操作规范、场所清洁”6项标准,逐个对“三小”进行规范。三是打造示范“三小”。要求各地要在当地政府领导下,与有关部门配合,引导“三小”进入集中经营街(区、园、村)、集中交易市场等场所生产经营。要加快改造提升一批在当地有影响力的“三小”生产经营业户,作为示范,带动全面规范。至2020年5月,每县(市、区)创建食品小作坊、小餐饮或食品摊点示范街(区、园、村)不少于5个。四是严查违法违规行为。重点查处食品小作坊使用超过保质期、腐败变质等不合格食品原料和“两超一非”等问题;小餐饮使用超过保质期或非食品原料、超范围经营食品、卫生条件脏乱差等问题;食品摊点销售无合法来源和来源不明食品等问题。对屡查屡犯的依法从严查处。
抢抓机遇拓思路 创新突破促发展
  □李佃雨
  
  德州市地税局党组立足新的工作起点,确定“二次创业”的战略布局,是引领全市地税系统跨入科学发展“快车道”的重大举措,有利于促进全市地税系统干部职工统一思想、振奋精神,有利于引导全市地税系统干部职工解放思想、加压奋进,实现“走在前列”的最终目标。
  
  统一思想,强化保障,夯实发展基础
  齐河县地税局强化三个着力:一是着力抓好思想、制度和队伍保障,夯实“二次创业”基础,确保“二次创业”各项要求在基层“落地”。
  二是着力抓好思想保障。为更好地落实市局“二次创业”的思路,分别组织召开了党组、局务和全体人员会议动员。通过座谈,让干部职工就“二次创业”谈认识、谈行动、谈落实。领导率先垂范,层层引领,以形成勇担重任、开拓奋进、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
  三是着力抓好制度保障。进一步修正完善管理制度,在绩效管理制度中,突出关键绩效指标的分值占比,加重机考分值,增强绩效考评的客观性。
  
  创新管理,优化措施,提升工作质效
  创新是引领工作方向、提升工作质效的有效路径。以创新措施为切入点,以点带面,推进落实,提升整体水平。
  创新组织收入措施。结合税源状况和税收形势,加强收入预测分析,强化增收措施。一是强化“以地控税”。对辖区内所有纳税人重新进行房产、土地信息登记核实,按照企业经营状况和风险类别分级管理,建立5种分类台账,分别确定重点管理环节和事项,提高管理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建立征管稽查互动机制,开展“阳光稽查”,促进稽查质效双提升。
  创新税收征管措施。以开展“税收征管基础建设年”活动为契机,强化征管基础,抓好征管基础数据核准。明确岗责,加强全程监管。进一步优化征管资源配置,加强内部协调配合,提高涉税管理效能。
  
  实干创优,激发活力,提升全员素质
  按照省市局重点工作部署,结合实际,以“重点线工作法”抓好重点工作优质推进。
  以党建为引领,增强队伍活力。创建党员活动平台,利用闲置空间建设党员活动中心,开辟学习园地等。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抓队伍强素质,抓党建促业务。
  以“两化同建”为契机,规范管理模式,组织全员学习培训,将软件应用情况纳入绩效考核。创新“标准化中心所”建设,建立“以绩效考核为依托、动态模板化”管理模式。该模式在税收管理上突出“硬性达标”指标要求,在行政管理上突出“标准化”资料模板式管理,更方便基层人员学习理解和执行落实,提升基层执行力,提升全员自觉力。
  (作者系齐河县地方税务局党组书记、局长)
博山开发区:动能转换探出新路
  □周彩凤 陈颖 江玉宝 杨润勤
  
  博山经济开发区的山东鲁桥耐火材料公司年出口量占全国焦化行业出口量的45%。这一中国焦化、钢铁耐火材料生产的顶尖企业,遇到了发展的“痛点”,人工成本高,燃料成本逐年加大……
  针对这一情况,博山经济开发区主动上门服务,帮助公司与江苏银蕨智能对接,就耐火材料生产机器换人计划达成合作意向。同时,引进上海博申公司清洁高效煤热解多联产新工艺,在鲁桥投资建设天然气生产设施,生产的天然气按成本价供应鲁桥使用,仅此一项,为企业每年节约2000余万元。
  推进新旧动能转换成为当前该开发区的“一号工程”。“新旧动能转换工程是全省经济发展的突破性工作,对于博山老工业区作用尤为明显。”博山经济开发区党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房杰表示,“作为博山区经济发展的排头兵和‘一区四园’布局的重要承载地,开发区要勇于在新旧动能转换上蹚出一条新路子,培育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
  在传统机电泵产业上寻突破,前不久,该开发区利用机电泵业产业园区的集聚作用,引进了良成科技“一体化预制泵站”项目。这一机电一体化技术集成项目不仅能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还能带动博山区相关工业产品的销售,促使博山的“拳头”产品抱团发展,为传统产业注入新活力和新动能。
  一手抓优质项目丰富园区内涵,一手抓园区规划建设和优化营商环境。为引导企业转型升级、引才引智,依据博山区相关优惠政策,对企业新上符合产业发展规划且设备投资超过5000万元的项目,由国有平台公司投资新建厂房、完善相关手续和配套设施,企业按照银行同期贷款基准利率租赁使用,享受租金“免3减2”政策:前三年免交租金,后两年租金减免一半。对企业引进国际国内领先水平的智能化高端装备,实施生产线数字化改造,建设自动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年度设备总投资在2000万元以上的项目,在享受上级扶持政策的同时,按照12%的比例给予一次性补助。大力支持企业搬迁入园。自今年开始,凡是搬迁到专业园区建设发展,且新建项目固定资产投资过5000万元的企业,政府土地收益部分用于扶持企业发展。
  “企业轻资产、政府重资产”的发展方式,让企业轻装前行,把有限的资金用于研发和生产,不断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笔者发现开发区各个办公室里都悬挂着一幅“作战图”。按照园区职责、项目进展等情况,将各项重点工作细化量化,实行定人、定责、定时的挂图作战方式,助力各项工作又快又好地推进。与此同时,进一步梳理行政审批、财政、金融、土地等方面政策,强化要素保障,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营造了良好环境。
  “如今,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培育壮大新动能已成为辖区企业的共识,新旧动能转换助推了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的加速成长,也成为我们改革创新路上的‘制胜法宝’。”房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