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公共文化

京杭运河穿城而过,南北曲艺扎根、发芽,盛极一时

任城区:如何再现曲乡艺海盛况?

2017-06-09 作者: 尹彤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尹彤

  6月3日晚上7点,在南池公园西门附近的曲兴社里,一场精彩的相声演出正在举行。台上一老一少说得起劲,台下二三十名观众不时传出阵阵笑声、掌声。每周六晚,这里都十分热闹。
  山东省曲艺家学会副秘书长、济宁市曲艺家协会常务主席刘勇告诉记者,成立曲兴社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更多的人知晓济宁的曲艺,更好地继承和发扬。
  京杭运河从任城区穿城而过,给这里带来了独具特色的运河文化,成为运河流域众多民间艺术的摇篮,南北曲艺更是在这里扎根、发芽,盛极一时。日前,任城区被授予“山东曲艺之乡”的称号。
  “任城的曲艺文化源远流长,当年的小土山和北京的天桥、天津的劝业场、济南的大观园并称为‘中国四大曲艺发祥地’,我国不少著名老艺术家就发迹在这小土山的曲棚书场,所以任城也有‘曲乡艺海’的美誉!”据刘勇介绍,当时仰运河之利的济宁,人口众多,市面繁荣,引得苏、鲁、豫、皖几省的民间艺人纷纷到小土山搭棚卖艺,书棚曾多达20多处。很多优秀曲艺形式的发祥地都是小土山,比如山东快书、山东琴书、山东渔鼓、山东落子、渔鼓坠等。
  然而,这些闪耀着光芒的过往却随着时代的发展渐渐被淹没了。小土山早已没了踪迹,原本的书会也断了几十年,传统曲艺陷入了青黄不接的窘境。“现在还能表演的曲艺人才大多年过半百,年轻人也就我们曲兴社的这十几个了。”刘勇感慨道。
  围绕曲艺的传承和发展,任城区将目光放在孩子身上。2013年起,任城区戏剧曲艺家协会在省、市曲协的指导下发起了“曲艺从娃娃抓起”系统工程,组织部分骨干组成志愿者讲师团队,先后走进任城区南池小学、霍家街小学、东门小学、永丰街小学等20多家小学、幼儿园,义务开展少儿曲艺培训,越来越多的孩子接触到曲艺,爱上曲艺。“刚开始很难,学校有顾忌,家长对曲艺不甚了解。但随着我们的不断宣传,越来越多的孩子喜欢上曲艺。”市曲协秘书长姚雪梅是这项工作的主要负责人,据介绍,五年来任城区已经培训了一万多名孩子。
  “任城区在全国率先制定了少儿相声、快板等曲艺门类的培训教材和考级评定标准。”今年60岁的孔凡生是快板教材的编著者,他告诉记者,最初提出要将这两项纳入考级,很多专业人士都不看好。因为这两项传统曲艺都是师带徒的方式,要考级考什么?怎么定级?有不少质疑的声音。但经过多次召开研讨会,考级标准出台后,明显推进了这两种艺术形式的发展。“每周六、日,都有二三十个孩子在曲兴社学习,来咨询的越来越多。”
  短短三年,任城区从原来学习曲艺的孩子寥寥无几,发展到近万名孩子学习快板、相声、山东快书甚至山东渔鼓、山东落子等非遗曲种的可喜局面,并取得了优异成绩。在2016年举办的首届山东省少儿曲艺大赛中,任城区小选手共夺得三个一等奖、三个二等奖;并代表山东省参加了全国少儿曲艺展演。
  此外,济宁市群众艺术馆、市曲协从去年3月开始,免费培训快板老师,每月一期,目前已经持续开展16期。“培训我们会一直进行下去,前20期都是免费。此前进校园活动的老师都培训过了,如今学校自己就能对孩子进行快板教学。”刘勇说。
  为提高群众对任城曲艺的知晓度,吸引更多年轻人学习曲艺,从1985年开始,任城区每两年都要举办一次曲艺小品大赛,连续五年举办济宁少儿曲艺大赛。为恢复“南池书会”的盛况,去年举办了首次“南池书会”,今年在曲艺之乡授牌仪式后举办了第二次,得到观众的一致好评。
  “以前王母阁那里的书会很有名,从运河修通后不久就有了。每年正月十三开始,各种曲艺艺人聚集在这里表演,一演就得大半个月。当年的书会持续到文革就中断了,举办书会的地方变成了南池公园,所以再举办时就将其命名为‘南池书会’。希望能慢慢恢复当年的盛况。”刘勇说。
  虽然曲艺活动在任城区遍地开花,但想要恢复传统曲艺风采仍面临着诸多困难,首要就是经费。据了解,目前各项活动都是济宁曲协在承办,但作为一个协会,曲协没有经费,只能依靠自己各处化缘解决运营问题。如今,曲兴社每周六的演出虽然有四五十人来观看,却只有四五人愿意买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