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民生

停养不减收 转产解民忧

小冯家坡村畜禽养殖污染治理走出新路

2017-06-06 作者: 罗从忠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罗从忠 
    本报通讯员 周加福 赵令娟
  
  五莲县于里镇小冯家坡村借助全县违法建设治理和养殖污染治理集中行动的东风,发挥党员干部带头作用,引导养殖户利用原有养殖棚转产种植食用菌,成立食用菌合作社抱团增收,堵疏结合,探索出了一条“停养不减收,转产解民忧”的养殖污染治理新路子,既实现了养殖污染治理的目标,又为群众解除了停养后收入减少的后顾之忧。
我是党员,我带头
  小冯家坡村有170户476口人,其中18户建了22个养殖大棚。养殖收入是这些养殖户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在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之初,这些养殖户都接受不了,存在抵触情绪,认为不搞养殖就失去了创收的渠道,谁也不愿意对自己的养殖棚自行治理。治理工作一度陷入僵局。
  该村党支部书记孙家聪养殖生猪,价格好时年收入近30万元,突然被要求停养治理,他也同样心疼,但治理工作是一件有利于群众的事,是美丽文明乡村建设的必然要求,作为党员干部必须坚决贯彻上级决策部署。“我是党员,我带头,村里的老少爷们儿都看着我呢,作为支部书记,我必须得发挥带头作用。”他说到做到,迅速对300余头生猪进行了售卖处置,毅然停养。
  看到孙家聪带头停养,部分养殖户思想开始松动。村两委抓住有利时机,挨家挨户、三番五次上门做养殖户的思想工作。通过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大部分养殖户逐渐认同了治理行动,但是他们提出了一个共同的问题:“养殖投了那么些钱,连棚带设备,再加上发酵床、发酵池等改造花的钱,一个鸭棚就得11万-12万块钱,停养后这块儿投资不白费了?”
  养殖户孙树满是村里最早的养殖户之一,养殖收入已经成为其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加上他今年已经61岁了,年龄大、腿脚不便,老伴儿身体也不好,老两口儿都已经干不了重活儿,面对上门做思想工作的村“两委”成员,他当场就落了泪。群众咋推进?
停养不减收
  经过一番思索,孙家聪发现村民孙万海、孙万远种植蘑菇效益不错,一个蘑菇棚年纯收入在6万元左右,小冯家坡村有30年的食用菌种植历史,养殖棚的棚内设施改造后正适合种植蘑菇,孙万海家里供着两个孩子上学,房子建设得在村里也是数得着的,经济效益上非常有说服力,可不可以引导群众利用现有养殖棚改造转产种植蘑菇实现“停养不减收”呢?想到这些,他与管区党总支书记和包村干部进行了沟通,经过共同研究,并外出学习考察,一致认为该方法可行,于是初步确立了通过现有养殖棚改造转产种植食用菌的思路。
  思路确立后,孙家聪在全村“党员活动一小时”会议上,向党员提出了利用养殖棚转产种植食用菌实现养殖污染治理的想法,并由包村干部、农技站负责人向大家分析种植食用菌的好处,既可以实现农作物秸秆、废料等二次循环利用,避免资源浪费;又能解决养殖带来的废水、粪便的随意排放和养殖废弃物乱扔乱堆的问题,避免对村内环境造成污染;还可以给群众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
  会上组织党员进行了认真讨论、分析,统一了意见。党员会后,又迅速召开了养殖户会议,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同时,注重发挥党员“联街联巷联户”的包联作用,党员到包联的养殖户家中进一步做思想工作。经过多次会议和入户,养殖户进一步认识了养殖污染的害处和转产的好处,全村18个养殖户中,16个养殖户向村党支部递交了转产承诺书,保证在5月10日前整改完毕,7月10日前种上蘑菇。养殖户孙树有因为养殖棚老旧不适合改造成种植棚,已于5月初主动拆除;而养殖户孙家善转产养起了蚕。
  5月21日下午,在孙家善的养殖棚里,记者见到了正在喂蚕的孙家善一家,孙家善乐呵呵地告诉我们:“以前养鸭养习惯了,刚开始,孙家聪来和我说养殖污染需要治理停养时,我真是不能接受,后来,他们帮着想了个转产的好办法,我就把养鸭棚改造了养蚕。我喂了10张蚕,产量预计在1100斤左右,镇蚕茧站统一收购,这一茬能收入24000元,一年养三茬,能收入7万块钱左右,比养鸭干净,也不少赚钱。”
成立合作社抱团增收
  小冯家坡村“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积极寻找工作的突破口,真心实意帮助群众解决难题,赢得了群众的理解和配合。说起养殖转产和蘑菇种植收益,村民孙万信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我的养殖棚改造后,如果全部利用起来,一茬能装3万斤棉籽皮料,收入3万元,一年种两茬蘑菇,能收入6万元,收益相当可观。”
  针对治理、转产的实际,孙家聪思考了很多,既要做到“停养不减收”,还要稳妥推进。他计划以这次治理转产为契机,在村里成立食用菌种植合作社,年龄大、身体不好的养殖户可以申请以养殖棚入股作为“股金”后期分红,养殖棚由合作社统一管理,自己还可以在合作社里打工赚取“薪金”。对种植蘑菇效益有顾虑的养殖户,孙家聪则和他们商议先少量试种,不要满棚种植,待学习掌握一定的种植管理技术后再逐步扩大规模,降低种植风险;而孙家聪自己则决定满棚种植,给群众树立转产信心。
  “下一步,我们将统一购买制作原材料,积极寻求销路,发挥我们村在北京的能人以及70多名在青岛贩菜的能人效应,聘请专业种植人员,解决技术等问题,实现‘种、管、销’一条龙服务,解除群众的后顾之忧,在小冯家坡村大力发展蘑菇种植。同时,发挥食用菌合作社的辐射带动作用,引导周边村庄的群众种植食用菌,带动周边群众打工就业,实现抱团增收,力争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多赢。”谈到未来发展,孙家聪信心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