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寿光·视点

寿光百万市民自觉参与全国文明城市创建

创城,让“面子”和“里子”双双质变

2017-05-19 作者: 戴玉亮 石如宽 来源: 大众日报
           □石如宽 报道   寿光市洛城街道屯西村村民,在干净整洁优美的小区内骑行。
  □ 本报记者 戴玉亮 石如宽
   本报通讯员 赵德彦

  “市民朋友们,请拿起您的手机,一起为寿光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助力吧!”5月10日,寿光市创城办给全体市民写了一封公开信。
  该公开信号召菜乡百万市民,积极行动起来,投入到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之中。
  “文明创城,收获的不仅仅是一个称号,一份荣誉,更是城市品质、城市居民素质的大提升。这,需要我们每一个人都参与进来。”寿光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袁世俊说。
清除垃圾,大家齐动手
  5月11日上午,孙家集街道胡营一村,孙家集人大工作室副主任王兴奎钻进绿化带齐腰高的杂草中,清除杂草和垃圾。路对面,孙家集街办工作人员王玉端正弯腰扫落叶。汗珠顺着额头、手臂流下,浸湿了他们的衣服。一上午,胡营片区工作人员消除了21处卫生死角,清除垃圾10立方米,喷洒消毒试剂150公斤。
  文明创城中,孙家集街道专门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从班子成员到一般干部,全部包靠在村,一线指挥,现场调度。”孙家集街道党工委书记王帅说,截至目前,整个街道累计出动人员1万人次,大型机械100余台次,清理各类生活垃圾70余吨,大棚杂草垃圾123吨,清理乱贴乱画4000余平方米。
  文明创城,城乡同行。“经过社区社工们的清理,小区里的路面整洁开阔了,墙上的‘牛皮癣’广告也不见了,整个小区干净亮堂了。”寿光贸易公司家属院居民张兴成说。
  自文明创城以来,圣城街道建新社区的社工们定期来小区开展义务清理。站前社区喜丰农膜小区是一处老旧小区,经过整治后焕然一新。小区门口张贴着市民文明公约、图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公益展板等。
  站前社区党委书记赵丹霞说,义工的无私付出使街道与辖区内环境卫生得到极大改善。
  “美好的环境,需要共同营造。大家都搭把手,文明城市就不难。”王兴奎说。
文明标语,越来越时尚
  “尊长者爱晚辈,一家人互关心。”“孝公婆敬长辈,嘘寒暖多关爱。”这是洛城街道李家庄村文化墙上的标语。
  李家庄村民李春旺认为,这些文化长廊,美观漂亮,让人感受到村子里向上向善的社会主义道德新风尚。
  李家庄有480户1750口人,村里新建了文化娱乐广场。“过去我们晚上会在门口打扑克聊天,有了广场后,大家就在这里跳舞、健身。”村民韩永秀说。
  其实,不论城乡,每到夜幕降临,寿光公园、广场内,总能看到人们或列队跳舞,或打拳舞剑,或跑步健身。
  “在过去,条件有限,跳舞的人并不多。现在一到晚上,广场上的灯光亮起来,音乐一响起,就有好几十人在广场上跳舞呢。”明珠公园广场舞爱好者齐先红说。
  袁世俊认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不仅改变着美丽乡村的“面子”,而且改变着“里子”。环境在变,人的素质也在提升。
  在寿光城区,随处可以看到文明宣传标语。“这上面有‘中国梦’的宣传,也有文明城市宣传。这种把中国传统民俗与公益广告相结合的形式很时尚,也很有教育意义。”德馨苑小区居民常丽娜说。
传统文化,浸润百姓生活
  “以前对传统文化没有很大兴趣,自从孩子在幼儿园学习了《弟子规》后,我发现孩子的一些行为举止在发生着变化,这也感染了我们。现在,我们经常在家里用播放器给孩子放一些宣扬传统文化的诗词。”洛城街道屯西村陈嘉琦说。
  羊口中心小学则把传统文化融入学校教育。学校开辟了传统文化走廊、学习园地等阵地,在楼梯、走廊、教室、橱窗、寝室等精心布置了中华传统美德的图画、警句、诗词歌赋。
  “将传统文化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耳濡目染中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和文化水平。”羊口中心小学校长丁其永说。
  传统文化不仅在学校里,在村庄百姓的生活中也弘扬着。孙家集街道借助“儒学讲堂”活动,开展了传统文化进村入社区、进校园等活动,目前已开展24期,1.1万人受益。
  据了解,近年来寿光注重弘扬孝德文化,着力建设农村孝德文化的主阵地,设置了“四德榜”,开展了“好媳妇”“好婆婆”等评选。
  袁世俊认为,传统文化宣教,在农村营造了讲孝道、重孝道、兴孝风的浓厚氛围,提高了百姓的文明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