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公共文化

铁流:用报告文学锻造时代表情

2017-05-12 作者: 于国鹏 来源: 大众日报
  铁流(左)在采访中。
  □ 本报记者 于国鹏
  
  铁流的创作,体裁很丰富,包括诗歌、小说、散文、报告文学,还有电影剧本。坚持最久成果最丰硕的,还是报告文学。他说,“对我来说,报告文学最能拨动我心灵深处的那根弦,也最能让我对生活、社会释然。”铁流写了好几个“第一部”长篇报告文学,他的作品分别荣获“鲁迅文学奖”、国家“五个一工程”奖、中国报告文学大奖、《中国作家》年度优秀作品奖、山东省“泰山文艺奖”等多项大奖。这些报告文学作品立意高远主题深刻,有评论家直指有“千钧之力”。偶尔,触景生情,他也会写首小诗遣怀。时值春天,满树白玉兰,他赋诗《咏怀》一首,“去年满园春,今朝春又至。花期还未过,已盼来年时。”小诗直写眼前景,不事雕琢,读来颇觉意味隽永。
“红色家园”里保卫
《大众日报》的感人故事

  在人民日报社、中国作协主办的“红色家园”征文活动中,铁流、纪红建合著的《叫声大爷大娘》,成为10件获奖作品之一。他们从上万件应征作品中脱颖而出。今年3月,在北京举行的颁奖仪式上,铁流代表获奖作者发言。
  他说:“好的素材和故事都在火热的生活里,在人民群众中,把自己关在书房里闭门造车是造不出好车的,只有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才能写出有筋骨、有温度、有时代脉搏的好作品。”
  《叫声大爷大娘》,正是源于铁流和纪红建对新中国成立前农村老党员的长期关注和深入采访。“现实中的人和事,往往比作家虚构的还要精彩,在深入采访老党员的日子里,我们除了感动就是被震撼了。”
  比如,莒县小店镇后横山村一户普通张姓人家保卫《大众日报》的故事,就非常令人震撼。这户人家的老三张树贵说,“《大众日报》是八路军办的报纸,听上级领导说,别看这么张纸片片,也能顶上千军万马的。”从此,他们为保卫《大众日报》正常印刷,为保卫八路军伤病员的安全,与鬼子斗智斗勇,作出了巨大牺牲,后来妯娌被誉为“横山母亲”,兄弟被誉为“《大众日报》卫士”。组织上要给一些帮助时,他们也没有同意:那年月,谁家没为革命出过力呀?谁家没搭上过性命呀?都向组织提条件,那组织上能顾得过来?
  正如中国作协副主席白庚胜所评价的,作品“从最真实的生活出发,从平凡中发现伟大,从质朴中发现崇高。当我们走近那些隐藏在历史与时代深处的他们,总会被他们强烈的精神光芒所照耀,被他们伟大精神打动。”
  在此基础上,铁流和纪红建又创作了长篇报告文学《见证——中国乡村红色群落传奇》,发表后又引发广泛关注。
  铁流表示,在写下这些大爷大娘们的故事的同时,更要把他们的精神传下去。尤其是,这些老党员至今还坚守着当年的信仰,可新时期的一些党员却迷失了信仰,丢失了自我,甚至走向了违法犯罪。“这些,都是我们在采访中不断思考的问题,后来都写进了书里。”
“国家记忆”极富感染力的
文字中表述宏大主题

  铁流的报告文学作品,能够敏锐准确地把握重大历史题材或当下社会热点问题,在极富感染力的文字中表述宏大主题,又融入了个人的深度思考,从而给人以力有千钧之感。
  《国家记忆——一本〈共产党宣言〉的中国传奇》这本书,荣获国家“五个一工程”奖、入选山东省文艺精品工程,并改编为电影《大火种》,引起广泛反响。
  这是《共产党宣言》最早的中译本,出版于1920年8月。广饶县的这本《共产党宣言》,有着传奇的经历,后来被一名叫刘世厚的老人珍藏了四十多年,最终交给国家保存。书中记述,刘世厚后来对孙子刘鸿业说:当年为了保护这本书,就是晚上躺在床上,我也在琢磨着,究竟藏在哪里最保险最安全。日本鬼子扫荡那会儿,一天要藏好几个地方,有时想想不安全,拿出来再换个地方。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晖评论说,一个国家的记忆有许多,对现代中国而言,马克思和恩格斯发表于160多年前的《共产党宣言》无疑应该是其中最为深刻的记忆。《国家记忆》这本书,“简洁的报告内容,在作品中变成了富于艺术性的生动传达。这种传达无疑是通过大量还原历史原貌的人物、细节、场面等来实现的。”
  《国家记忆》出版后,被认为是向历史题材领域开拓方面的一个代表。这本书后来荣获第十三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评委会评价:“作品还原中华民族一个世纪政治革命的风云际会,塑造了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而流血牺牲的共产党人群像,彰显了共产主义思想对20世纪中国命运的决定性影响。”这也正是这部报告文学的价值与力量所在。
乡土情结军旅情结
与担当意识民生情怀

  1984年,铁流参加海军,在新兵连期间发表第一篇短篇小说。期间,他陆续创作发表了“沂蒙山系列”小说,以及长篇报告文学《一个民办老师的故事》等。这些题材与表现的对象,都与他的农村、军营生活经历密切相关。
  后来,他创作重心转向报告文学。1997年,他在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学习,采写了长篇报告文学《一个世纪之交的话题:中国“标王”的背后》,关注中国经济领域“投标与竞标”的重要话题。2002年,出版长篇报告文学《中国驱逐舰备忘录》,全景式地披露了驱逐舰部队建设的“内幕”和全过程,再现了人民海军峥嵘辉煌的历史,被全国多个省市列为中学生推荐读物。2013年,铁流与徐锦庚合作创作出版长篇报告文学《中国民办教育调查》,获得“鲁迅文学奖”。
  铁流也一直怀有深深的民生情怀和强烈的担当意识。正因此,他能够捕捉到社会热点,并能够洞察问题的实质。从较早的《一个民办教师的故事》关注民办教师现实处境,到《支书与他的村庄——中国城中村失地农民生存报告》,莫不如此。
  这种担当,也给了他直面问题克服各种困难的勇气。他说:“报告文学作家不仅仅是艰辛,还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危险,在城中村采访时,因为触及到了一些村干部的利益,我曾经受到地痞无赖威胁。在社会原生态下,诞生了我的这部长篇报告文学《支书与他的村庄》,作品出版后,引起了很多城中村农民兄弟的共鸣,也一度成为政府对待城中村以及城中村农民兄弟的参考书。”
  对于报告文学,铁流说:“只要社会的脉搏还在跳动,报告文学就不会消失,只要生活还有温度,它就会有旺盛的生命力,只要时代还有表情,它就会愈来愈有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