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丰收

 天下有情人终成家属 

2017-05-12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微语绸缪
□ 白瑞雪
  又是一年征兵季。岁月对一个单身中年妇女最大的打击,莫过于我的某位小学同学打来电话,咨询自己孩子当兵的事——瞧瞧人家,下手多早!
  几十年前时髦得不得了的参军入伍,今天似乎成了一个让人纠结的选择,其中一种担忧竟然是“不好找对象”。唉,革命军人曾经在婚恋市场上多么具有核心竞争力,“军嫂”曾是一个多么美丽的词儿啊。
  多年前到野战部队采访,拿起电话,接线员立马不分青红皂白地问:“嫂子您好,请问您要打哪里?”哑然失笑之余,只觉那称呼有种说不出的曼妙。
  提及“军嫂”,三个小故事从记忆里跃出。第一个故事,关于错过。还是在海上通讯极为落后的年代,换班船到了南沙,老兵却接到临时通知,继续守礁。那次上岸原本是要结婚的,等在码头接船的未婚妻望眼欲穿,最后大哭着离开,婚约就此黄了。
  第二个故事,关于温存。探家结束前,他往冰箱塞满炒好的菜和包好的饺子,在家中角落藏了各种零食,几乎够妻子吃上一年。他不是大众意义上的暖男,他只是像所有驻藏军人一样,希望自己的爱填满一年一次的团聚之间大片的空白。
  第三个故事,关于悲恸。喜马拉雅山脉北麓的岗巴县平均海拔4810米,氧气含量不足内地一半。岗巴营老连长的妻子从广东来探亲,到达当天逝于脑水肿。另一位军官的新婚妻子头天还在帮战士们洗衣服缝被子,第二天再也没能站起来。出使匈奴的苏武临行前吟与发妻“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相似的生离死别,高原军人们多么希望是自己而不是爱人,倒在了天边。
  你看,军婚跟天下姻缘一样,有悲有喜,有痛楚有甜蜜,只是,它也许更抵近情感的极限。我的一位女朋友嫁了军人,且常年分居两地。这位心比胸还大的吃货姐们儿平时还好,最受不了的是自个儿去吃火锅,边吃边哭的事儿没少干过。最近,宇宙无敌的海底捞为独自就餐的顾客推出特殊服务,在你对面放一个硕大的泰迪熊,含情脉脉地陪着你。对于如此丧心病狂的业务,她评价甚高,笑说,泰迪熊挽救了我的婚姻!
  当然,坚持靠的是内心力量。即使只从时间和空间的维度加以考量,军婚因为相守相拥这一重要参数的短缺而难以实现共同成长,这要求双方得有足够厚度的相知相惜与隐忍,才能让爱情的温度经得起时间的砥砺。
  在中国的军事文化里,军嫂群体通常是作为军人卫国的背景而存在,她们的不容易,被视作丈夫忠诚履行国家使命的佐证之一。说实话,我非常不欣赏这样的表达方式。我更喜欢好莱坞大片里的英雄们,为了心爱的女人背水一战,尔后捎带着拯救了地球。
  可惜,现实不是电影,家国如何兼顾也往往只能留与前者遗憾。军人枕戈待旦的职业常态,决定了孤独与艰辛为军嫂的生活常态,这样的遗憾无需美化,更无法隐藏。在我看来,直面遗憾的一个并非军嫂专属的理由在于,爱情的本质是一种生活方式,选择了这种生活方式并坦然接受它所带来的一切美与不美,则成就地老天荒。
  一个军嫂论坛上,嫂子们列出“合格军嫂的标准”:抵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考验,守得住清贫。是的,在价值多元化的今天,就精神层面而言,军嫂和军人丈夫的革命分工并没有不同。斯人大任的并肩而担,使得“军功章有你一半也有我一半”的说法不仅仅是比喻。以军嫂为中流砥柱的无数个家庭是军人的山军人的天,也是中国国防体系中的重要一环。
  所以,作为一个老兵,在征兵季为中国军人打个广告:嫂子们,你的爱绚美如花,他才能保卫国家;对兵哥哥动了心的姑娘们,请接受我衷心的祝福:愿天下有情人终成家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