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综合

琉璃大师孙云毅当选“最美职工”

2017-05-10 作者: 马景阳 来源: 大众日报
  □记者 马景阳 
  通讯员 张玉珏 苏兵 报道
  本报淄博讯 4月26日,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全国总工会向全社会公开发布10位“最美职工”的先进事迹。淄博市博山籍琉璃艺术大师,淄博康乾琉璃艺术品制造有限公司高级技师孙云毅赫然在列,也成为我省唯一入选的职工。
  今年50岁的孙云毅自幼跟着叔叔学习国画。1983年,16岁的孙云毅在博山美术琉璃厂参加工作,从事琉璃艺术制作34年,在父辈们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地摸索实践,系统地改良了名贵料器“鸡油黄”“鸡肝石”的技术和配方,使“鸡油黄”制作及基于此的琉璃浮雕加工工艺得到了保护、继承和发展。同时,在行业内独家研制了以“鸡油黄”废弃熟料为原料生产“鸡肝石”的工艺,变废为宝,节约了成本,减少了环境污染。
  据了解,“鸡油黄”琉璃在明初兴起,盛产于清雍正、乾隆年间,被尊为“御黄”、“黄玉”,为皇室和宫廷专用,严禁民间生产。“鸡油黄”制作工艺曾一度在我国失传。幸运的是,孙氏家族的孙即杰和其兄孙即敏历经10多年反复试验,于2007年再次复活了“鸡油黄”。
  “制作鸡油黄工艺要求很高,用料、火候必须恰到好处,稍有不慎就成废品。“即使现在技术发达了,100件中能有10件是精品已经很不错了。”孙云毅告诉记者。 
  2012年,为了将鸡油黄这一传统技艺传承下去,孙云毅成立了淄博康乾琉璃艺术制造有限公司,并在2013年成功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也成为博山“鸡油黄”传统制作技艺第五代传承人。孙云毅积极与清华大学、中央美院、齐鲁工业大学等大专院校合作并取得成果。在鸡油黄研制过程中,孙云毅大胆创新,改良古人配方,增加新的元素,使得鸡油黄的成品率及产品色泽更加出色。
  改良传统工艺不是一帆风顺的。2015年一段时间,孙云毅发现鸡油黄产品连续出现炸裂现象,考虑可能是操作问题,便改进退温炉和调整退温时间,但问题依旧。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孙云毅苦思冥想,最终他从原料上找原因。制作鸡油黄需要原料近20种。整整一个月,一样样原料地试,最终发现是一种进口原料出了问题。仅此一项,孙云毅自己投入了上百万元,终于攻克了原材料不稳定这个难关。
  随着孙云毅名气越来越大,他的鸡油黄、鸡肝石作品也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北京故宫博物院也收藏了他十几件鸡油黄、鸡肝石琉璃精品,并请他为故宫复制文物,将在3年内以“鸡油黄”作品模式一比一复制故宫博物院收藏的600余件琉璃文物,这在故宫历史上还属首次。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博物馆也纷纷收藏他的作品,使中国这一古老艺术传播到海外。
  近年来,孙云毅通过其技术改良大幅度提高了成品率及产品颜色的纯正度,年生产优质产品260余件,其创作的“鸡油黄”作品共获得国内外金奖10余次。目前,孙云毅鸡油黄烧制技艺被评定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2015年孙云毅获得中国玻璃琉璃艺术大师称号,2016年又分别获得中国工艺美术行业艺术大师、全国技术能手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