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寿光·视点

高效的水肥一体化技术,纯天然的熊蜂授粉方式

技术和市场,菜博会上找

2017-04-21 作者: 戴玉亮 石如宽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戴玉亮 石如宽
 
  4月13日9点,寿光市洛城街道东斟灌村,五彩椒大棚种植户李玉光打开水泵电源开关,滴管管道内流出水,慢慢滋润彩椒。然后,李玉光开着电动三轮车,去市场卖刚刚采摘下来的彩椒。
  “现在大棚里有滴灌设备,需要浇水时,打开电源,就能自动滴灌。四五个小时后再关上电源,地就浇完了。中间不需要专门有人盯着,大大节省了劳力。”李玉光说。
  在李玉光新建的大棚里,除了能实现水肥一体化的滴灌设备,还有大棚自动通风机、自动卷帘机等多种新型装备。
  前几年,李玉光一直在外做生意。2015年,他回到村里,建起大棚,种植彩椒,重新和土地打起交道。“这几年我看到菜博会上有很多智能轻便的设备,种菜也没有那么累了,就回来种地了。”李玉光说。
  据了解,东斟灌村最近三四年新建的大棚,全部安装了滴灌设备。寿光市高级农技师刘天英说,水肥一体化技术具有节水、节肥、省工等特点。寿光多个示范点的试验数据表明,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节水30%-60%,节肥30%-50%,每季蔬菜节省施肥打药劳力10-15个。
  “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能降低大棚湿度,减轻病虫害发生,从而减少农药的使用,保证了蔬菜质量安全。”李玉光说。
  近3年来,寿光加大水肥一体化技术示范推广力度,安排了12处大型试验园区,每处面积都在500亩以上,并在蔬菜面积较大的村设立示范区。“通过建立示范区,充分发挥了辐射带动作用,加速了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应用,目前全市推广面积达到了10万亩以上。”寿光市农业局局长张茂海说。
  东斟灌村党支部书记李新生认为,对东斟灌村来说,菜博会最重要的意义之一是,让村里的彩椒有了畅通的销路。
  1993年后,东斟灌村北边和东边稀稀落落建起蔬菜大棚,老百姓开始尝到了种菜的甜头。“一大筐黄瓜能换来15张百元大钞,远远超过了种粮一亩地的年收入。”李新生说。
  在寿光,高温蔬菜大棚的普及范本就是黄瓜种植,黄瓜种多了,价格自然往下落。到1998年,村里大棚更多了,可大棚户的收益却不比从前。李新生考虑转变种植品种。
  1998年,李新生带着村里4个带头户到昌潍农校学习,捎回来一包彩椒种子,试种一举成功。1999年秋天,东斟灌村的旧棚和新建大棚全部栽上了彩椒苗。但到1999年底,彩椒收获时,却没有市场。“当时人们都不认彩椒,也没有菜商收购,找不到市场,彩椒就坏了。”李新生说。
  东斟灌村村委成员去酒店、超市推销五彩椒,收效甚微。找到菜商,但他们觉得产量不大,也不愿收购。2000年4月20日第一届寿光菜博会开幕,东斟灌村五彩椒找到了黑龙江边境的客户。“从此,我们村的彩椒畅销到俄罗斯、新加坡等国家。”李新生说。
  古城街道北洛村菜农燕兴华在第一届菜博会上,就与北京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山东果树研究所等科研机构有了联系。经过专家、教授的指导,燕兴华创造了杏树当年结果丰产的纪录。“要不是参加菜博会,我们农民咋能和农学专家联系上。”燕兴华说,“农业种植想走在市场前头,咱农民还真离不开菜博会。”
  看到菜博会上的复合椰糠基质栽培种植模式,纪台镇茄子大棚种植户马进富很受启发。“大棚蔬菜种植区由于多年重茬种植,面临土传病害多发的问题。这种模式有效地解决了土传病害问题。由于栽培基质每年重新更换,大幅度减轻了土传病、细菌、根线虫等对植物的危害,也解决了化肥农药过量施用对环境造成污染的情况,既降低了成本又提高了产量。”马进富说。
  田柳镇袁桥村的唐光进,在西红柿大棚内使用了熊蜂授粉。唐光进初次了解熊蜂授粉技术也是通过菜博会。如今,唐光进已经连续5年使用荷兰科伯特生物系统的熊蜂授粉技术为作物授粉。
  据了解,传统人工点花授粉后,花瓣会残存在萼片下果肩部,不能自行脱落,必须要人工摘花。否则在冬春季节极易被灰霉病毒侵染而造成损失,而熊蜂授粉则大大降低了发病率。
  唐光进说:“熊蜂授粉最大的优势是节省人工、绿色环保。传统的人工授粉会占用大量的劳动力,一个大棚一个人通常要花费两三天时间授粉。熊蜂授粉,不但省去人力,而且这种纯天然的授粉方式,可以提高蔬菜品质。”
  “一项项新技术、一个个新品种,改变了农民对传统农业的认识,提高了农业单产效益,增强了生产安全性,解放了劳动力,为寿光农业现代化发展带来了更前沿的理念和空间。”菜博会组委会顾问张嘉庆说。
  据介绍,第18届菜博会,将通过举办农业科技大讲堂、农业实用技术讲座等,向广大菜农零距离传授各种实用信息和种植技术。
  菜博会组委会主任王启龙说:“我们充分发挥菜博会在农民与市场间的桥梁纽带作用,让农业科技加快普及应用到农业生产中去,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