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区域·文教

让借音字成为破解古典小说文字谜团的一把“金钥匙”——

“咬文嚼字”王夕河

2017-04-21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张 鹏 报道   一张小茶几,两个单人沙发,一摞摞书。王夕河业余时间就是这样研究他的古文字。两个单人沙发几乎被他坐塌了。
  □ 本 报 记 者 张 鹏 
    本报通讯员 季廷勇 王汨才

  王夕河是诸城一中图书馆管理员,除去日常工作,他的最大爱好就是“咬文嚼字”。
  在王夕河的家中,摆满了历代古典书籍与现代校注本,因为长期坐在沙发上研究文字,两个单人沙发几乎都被坐塌。“研究文字30多年了,借音字是破解古典小说文字谜团的一把‘金钥匙’,‘借音字说’为回归名著文本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借音字说”是王夕河从各类古籍校注中总结出来的新理论。王夕河认为,“借音字说”深远的社会价值和实用价值主要体现在能解决历史上至今解决不了的文字谜团,让很多重大学术问题由此迎刃而解,同时借此整理出一套最符合原貌的名著校本,规范并统一名著校注和出版市场。
  王夕河介绍,古人惯用借音字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明清小说中,这类字非常普遍,特别在通俗文学作品中,更是被广泛运用。“从中国文字发展史来看,俗文字为借音字提供了赖以生存的土壤,也可以说,借音字是伴随着俗文字的产生而产生的。那么什么是借音字?通俗点说,借音字就是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本字,所表达的意思不变。”王夕河说,比如网络聊天时常用“有木有”代替“有没有”,过年用“年年有鱼”代替“年年有余”等,其中的“木”和“鱼”就属借音字。其实,借音字的内涵要远比这丰富得多,王夕河分类概括了一下,有同音相借、同声相借、同韵相借、方音借字等。
  “万历版《金瓶梅词话》和崇祯版《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两个版本的文字存在着巨大差异,到底哪个是原版,关键还得从文本入手,通过版本文字的对比论证,才能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王夕河说,由《金瓶梅》伊始,将版本文字的对比研究同步延伸到《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名著中,得出了一个惊人的结论:各种名著的后版本对原版都做了无谓的文字删改甚至是篡改,这些文字主要体现在借音字、俗写字和方言口语等方面。在他看来,“如果让中国文学史和中国文学批评史更规范更趋完美,就应该弥补这块缺失,借音字这个环节是怎么也绕不开的。我们提倡的古典文学研究和整理的‘回归文本’,应主要体现在:一是回归版本,二是回归文字,三是深入解读。”
  “方音借字”是王夕河研究古典文学的一个重要发现。《红楼梦》中有些文字悬案一直无法破解,运用借音字中的方音借字来解读,就能迎刃而解了。下面这个例子,就是曹雪芹运用方音借字而遭误解的典型。
  《红楼梦》第六十回“茉莉粉替去蔷薇硝,玫瑰露引来茯苓霜”,说探春当家时,芳官故意将茉莉粉当蔷薇硝给了贾环,赵姨娘认为儿子被宝玉房中奴才耍弄,气不愤,就挑唆贾环去闹。贾环害怕探春,不敢去,就反驳他娘说,你也怕三姐姐,你怎么不去?这就有了庚辰抄本中的这段话:
   “……你不怕三姐姐,你敢去,我就伏你。”只这一句话,便戳了他娘的肺,便喊说:“我肠子爬出来的,我再怕不成!这屋里越法有的话了。”
  这段话中的“肠子”,现存的抄本多数如此,唯有戚序本抄作“肚子”,王夕河翻阅了当今的流行校本,皆存原貌,但没有做任何注释。人还能从肠子里爬出来?此言不仅普通读者无法理解,就连很多红学家也想不明白。
  “在这里,曹公就是用了一个非常典型的方音借字。在北方方言中,以‘zh’‘ch’‘sh’和‘j’‘q’‘x’开头的字,经常互读,曹公此处用的‘肠’字,实际上就是‘腔’的方音借字。”王夕河介绍说,如果说文学中的这种现象对读者阅读并没有太大的影响,但在自然科学中出现,就会有危害性了。
  王夕河把正在研究的《本草纲目》打开向记者介绍道,在第十一卷中,有李时珍摘录《金匮方》一例:“用矾石烧,杏仁一分,研匀,炼蜜丸枣核大,纳入肠中,日一易之。”这个“肠”其实是“腔”,为宫腔的意思,而不是肠道。如果有人理解错误,则会酿成大祸,像这类例子,书中还有很多。“以后的重点研究方向,我会向自然科学倾斜,除更准确的字义解释外,还能形成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互证,以验证‘借音字说’的重大意义。”王夕河拿出一本《梦溪笔谈》说,这是他下一步的研究著作,并希望有更多人能参与进来,认识并研究借音字,更好服务于社会与科学。
  目前,王夕河已出版作品《<金瓶梅>原版文字揭秘》《<红楼梦>原本文字揭秘》两部,待出版《曹雪芹原文借音揭秘》《经典名著奇文揭秘》等书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