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观点

与其自怨自艾,不如行动起来

2017-04-14 作者: 孙秀岭 来源: 大众日报
  □孙秀岭

  临近毕业季,“空巢青年”这个词突然火了起来。据统计,目前超5800万人在中国过着“一个人的生活”,其中独居青年(20至39岁)达2000万。
  与“空巢老人”对应,“空巢青年”指的是背井离乡,在大城市只身一人奋斗打拼且独居的年轻人。“无人问我粥可温,无人与我立黄昏”“孤独得像条狗,但其实连狗都养不起”“过年回家,我妈要我留一个我在上海的紧急联系人电话,万一找不到我可以找那个人,结果我一个名字都想不出来”……通过这些描述,可以看到“空巢青年”的一个个影像。他们物质上窘困,缺乏感情寄托,与人群背离,与繁华背离,也与希望背离。
  “空巢青年”这个词,更像是“北漂”“蚁族”等词语的更新和进化。事实上,独居现象不是中国“专利”。美国学者曾给出这样的数据:美国有3100万人独自生活,这个群体在过去10年扩大了30%。同样,在瑞典、挪威、芬兰以及丹麦,近45%的住户都为独居者。有学者指出,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口流动加快,社会支持独居人群的相关政策会越来越多,从而催生了日益增多的独居青年。可以说,“空巢”有着很复杂的成因,但这只是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问题,用发展的眼光看,没有必要对此大惊小怪。
  青年是社会上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才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显然,“空巢”并不可怕,但是,有些青年把自己变成一个愤青,一个自暴自弃、自怨自艾者,不利于自己、家庭和社会,这些消极因素应当引起警惕。“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当谈论“空巢青年”面临的压力、困惑和悲情时,不应当盲目夸大,不应当搞得社会欠着“空巢青年”似的,而要以积极的姿态,鼓励青年改变自己的精神状态,走出自我的小圈子。面对不如人意的方面和某些消极因素,青年这个最具活力的群体,也应当学会自我调整和鼓励,以积极姿态唤醒身上的青春朝气和锐气。
  青春是用来奋斗的。无论个别“空巢青年”把自己描绘得多么“弱势”,环境只是外因,一个人的成长进步,最终还得靠自立、自强和奋斗。出彩的人生,要靠一点一滴的汗水来浇灌,要靠勤劳的双手去铸就,“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连在一起才有意义。因此,不要总去抱怨环境不好,多想想你自己有没有去努力、去奋斗;不要总说这难那难,最大的问题也许是没有行动。与其自怨自艾,不如行动起来。奋斗的青春才会无悔,青年之间的比拼,拼的也正是奋斗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