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县域 连载

即墨探索农村基层党建“网格化”——

每个党员都有联户“责任田”

2017-04-10 作者: 肖芳 来源: 大众日报
  □本报记者 肖芳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整个党组织的“神经末梢”,同时也是党建工作的相对薄弱环节。即墨市选取部分村庄作为基层党建示范村进行试点,探索农村基层党建创新发展之路。即墨经济开发区张家烟霞村探索出网格化管理、党员联系农户、先锋指数考评等党建路径,取得明显成效。该经验目前已在即墨市进行推广。
  3月17日,记者走进张家烟霞村,屋舍俨然,道路平整,亭廊环绕。该村最大的看点却并不是此间此景,而是村西马路旁边的“党建文化长廊”。
  步入长廊,首先看到的是一个“网格分布图”:全村328户村民按庭院位置被划分为四个网格,村两委4名成员每人负责一个网格,每个网格下面设多个小组,由党员担任小组长。
  继续前行,是一个“党员联户公示栏”:全村71名党员,除去20名70岁以上老党员和14名流动党员外,其余37人都联系农户,少则三四户,多则十来户,每个党员的手机号码都标得清清楚楚。
  再走几步,是全村每个党员的“一句话承诺”:我有出租车,做到让村民平价出行;义务为村民操办料理婚丧事宜;联系歌舞团,一年至少两次来村演出;年内为贫困户捐款2000元;免费为村民丧事接送客人……每个承诺都实实在在。
  来到最后,是一份“党员先锋指数考评表”:自律星、和谐星、模范星、智多星、公益星各占20分,每季度根据每位党员的表现,党员、村民代表等100多人现场打分,得分低者被约谈或警告,不合格者转到上级党支部教育转。
  网格管理、党员联户、服务承诺、先锋考评——环环相扣的几个环节,织就了一张覆盖全村、遍及每户的农村党建服务网络。在这个大网里,每名党员都在自己的“责任田”里守土有责、“精耕细作”。
  党龄16年的张友江在村里经营着一家塑胶制品厂,平时忙于企业经营又经常出差,不敢轻易承诺为村民们跑腿办事儿,但是多年来为贫困户捐款、为老人孩子买礼品之类的事情,他说到做到;党龄18年的张伟,是村里的一名出租车司机,谁家有急事一大早要用车,头天晚上给他打个电话,约好时间,第二天一大早他准时到家门口等着;党龄12年的张文涛,免费为村民丧事接送客人;党龄18年的张友志,坚持为村庄弱势群体献爱心,每年不低于2000元。       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张敦正说,每个党员的服务承诺可以概括为“八个一”:方针政策讲一讲、实用技术传一传、经济发展带一带、安全生产促一促、群众呼声听一听、愁事难事帮一帮、环境卫生管一管、文明新风树一树。每户党员家庭的大门口都挂上“党员家庭户”的牌子,亮出身份;每个党员的联系方式都贴在公示栏里,方便村民随时联系。
  “如果群众有困难,联户党员不是第一个发现的,或者党员发现群众困难后没有第一时间救助或反映,我们就要问他的责。”张敦正说。
  严格到位的党员管理制度,不仅让每位党员时刻自我警醒、处处以身作则,也让他们成为全村老百姓的“好帮手”和“贴心人”。
  2012年,73岁的村民范美菊丈夫因病去世,儿子离家出走,家中负债超过20万元。联户党员张友波走访了解后立即向村“两委”汇报并制订出帮扶措施:为范美菊办理低保,定期探望慰问,委托其亲属进行日常照料。新房竣工回迁时,村里还出资给她装修了新居。
  2014年,党员张友训走访因拆迁租住在外的张克仁时,得知他身患重病、辗转求医,当天中午便向村里作了汇报。当天下午,村两委成员即赶往张克仁家,送去慰问金、慰问品,并安排专人定期上门照料。张克仁病故后,村里派人参与料理后事,并解决了他孩子上学的问题。
  近些年来,村里有人大病住院,村“两委”就出面帮助筹款,除集体出资、村民捐助、积极争取慈善部门帮扶外,还派党员代表到医院或登门探望;村里有学生上学有困难,村集体和党员就给予资助……
  村民们从中受益,党员们干事创业的活力也被激发,热心公益蔚然成风。张敦正给记者讲了一个有趣的“小插曲”——
  党员家庭挂牌亮身份时,故意“遗漏”了20名70岁以上的老党员,因为想让年轻党员更多担当。可老党员们知道后不乐意了,他们三三两两找到村委来:凭什么不给俺挂?重活干不了,干点轻活还不行?“村里去年整修道路时,这些老党员们每天早晨5点多就到现场,监督施工质量,给年轻党员作出了表率。”张敦正说。
  基层党组织健全,党员素质和服务意识过硬,群众自然信得过、靠得上。多年来,张家烟霞村政通人和,干群关系、邻里关系融洽。自1998年至今,该村从未发生一起村民信访事件,成为远近闻名的“零上访村”。
  旧村改造考验党组织的凝聚力。在2011年实施旧村改造过程中,张家烟霞村从召开动员大会到全部拆迁完毕,仅用了一个月时间,村民满意率达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