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度深化“农创+”打造升级版新农村

2017-03-29 作者: 李媛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李媛
    本报通讯员 孙京信 孙晓东

  作为山东省唯一的国家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市,平度市立足农业大市实际探索农民创新创业模式,推动农民创新创业载体(简称“农创体”)建设,编制《“农创平度”发展规划》,研究出台《“农创平度”十二条》,全面打造“农创平度”品牌。
农民“逆袭”成明星
  “你别小看我这个发明,省时又省力,一台机械能抵十多个劳力。”仁兆镇小刘戈庄农民刘德波说,大葱种植环节繁多复杂,大都依靠人工,费时又费力,于是他就发明了这台大葱组合式一体机,通过起苗模块、移栽模块和收葱模块的各种组合,适应了各种大葱种植情况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人工种植大葱过程中起苗、移栽、收获三个步骤的劳动强度。
  几年来,刘德波发明的大葱移栽机、大葱收获机、田园管理机、大葱一体机获得了中国专利产品认证,现在拥有4项发明专利。在今年的全国创业大赛中,他获得了青岛赛区创业组的亚军。前段时间,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我爱发明”栏目组特意来到青岛采访了他,还以“大葱保姆”为题进行了专题报道。
  自从大葱一体机经央视报道以后,他一下子成了“明星”,手机也成了热线,每天能接到几十个来自全国各地的咨询电话。有的公司寻求合作,有的则希望能做大葱一体机的代理商。眼下有河北、山西、东北三省等地近百家客户订货,他正在组织工人加班加点生产。
  西崖村农民高竹亭和北昌村农民昌云军,也是备受认可的两位农民创客代表。高竹亭酿制成高档冰葡萄酒,成为全国唯一在低海拔、低纬度极限地区成功种植冰葡萄的企业。昌云军创建的山东省鲜食葡萄研究所是全国葡萄育种育苗的“科技创新龙头”,培育的葡萄品种达260多种。
  促进农业向农村产业融合升级,增强农创基础,将农民创新创业建立在前景广阔的优势产业上,是平度鼓励农民创新创业的一大特色。平度市下大力气促进创业与新技术、新生产要素嫁接,提高农民科学素养、生产技能、营销能力,一大批农民创客明星应运而生。
产业融合释放新活力
  随着城乡二元结构被打破,农业大市的平度突然发现要面临很多新问题。农业可持续发展与农村各类要素资源开发、聚集不够的矛盾,农民日益增长的创业热情与自身能力不足的矛盾,农村新型城镇化与产业融合不强的矛盾……如何解决问题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我们通过先进带动、机制联结,推动‘农创体’建设鼓励农民创新创业,从而实现持续增收。”平度市综改办专职副主任李华强介绍,同时他们还通过实施农创+科技、农创+名品、农创+旅游、农创+电商、农创+脱贫五大模式,将农民创新创业建立在前景广阔的优势产业和新兴业态上,从而促进产业融合、释放农村发展新动能。
  以农创+科技为例,平度市投资5亿元建设“四中心一基地”,即良种研发中心、良种加工中心、良种展示中心、综合服务中心和14万亩良种繁育基地,推行“育繁推一体化+社会化服务”模式,建立了农民育种合作联社,在相关村庄建立育种合作社,提升对农民创新创业的带动能力。目前,青丰种业农创体年繁育推广良种4000万公斤,辐射带动育种合作社132个、种植户17600个。
  在“农创体”的助推下,2016年以来,平度市带动农民创业人数达到13354人,新发展市场主体15789户;新转移农村劳动力18580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223元、增长7.43%;城镇36359元、增长8.4%;落户城镇农业人口增长53.4%。
定制套餐打造“农创平度”
  为推动农民创新创业载体建设,立足于实际平度编制《“农创平度”发展规划》,研究出台《“农创平度”十二条》,全面打造“农创平度”品牌,为广大农民搭建创新创业平台。
  当地政府将特色小镇、扶贫攻坚、旅游发展、电子商务、品牌奖励等各种财政奖补政策与“农创平度”建设结合起来,鼓励农民放胆放手创业;财政出资3.6亿元设立系列风险补偿基金,以政府增信、互助信用等形式引导金融、社会资金向农创项目倾斜;平度市还为农创体量身定制成立了农民创新创业协会,为农民创新创业提供技术和市场服务平台。这一系列的“定制套餐”,将松散的资源要素进行了重新整合,打通了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
  “今年的重点工作,是按照深化提升、新实施、储备培育三个层次,统筹布局建设28个总投资59亿元的优质高效农创项目,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园、科技园、创业园和田园综合体‘三园一体’建设。将以主要活动助推工作,强化政策资金扶持,发挥好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平度市相关负责人介绍,如今他们已经整合科技工信、财政、农业、人社、商务、旅游等部门的涉农资金共7700万元,重点支持旅游、电子商务、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培育等方面农创项目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