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制造”如何更上一层楼

今年力争规模以上工业增长7.5%,软件业收入增长16%

2017-03-29 作者: 肖芳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肖芳

  3月23日,青岛市政府召开全市经济和信息化工作会议,落实“青岛制造”推进大会工作部署,安排部署今年的具体工作任务。记者从会上获悉,青岛今年将力争实现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收入增长16%,开创“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建设新局面。
亮家底: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

  青岛制造业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过去一年中,工业经济实力更是迈上新台阶。会上公布的一组数据可以为证:2016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18280亿元,稳居副省级城市第3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高于全国1.5、全省0.7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达到5.9%,创近年来历史新高。由于在提质增效方面成效显著,今年1月份,青岛被国家工信部评为“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市(州)”。
  在智能制造方面,青岛的表现也是不遑多让:去年全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收入达到1608亿元,增长23%,总量超过了大连、沈阳;“两化”融合指数达到77.98,高于全省平均16.85个点,走在了全国前列。去年,青岛在全国第六个、全省第一个成功获批“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
  但是,成绩背后也暗藏诸多挑战。青岛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项阳青表示,青岛工业经济正处于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关键时期,受市场环境偏紧和要素成本上升的双重挤压,仍然面临不少风险和挑战:从国际看,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等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从国内看,长期积累的低端产能过剩与高端供给不足等深层次、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在多种不确定因素的交织下,现在谈工业经济触底反弹还为时尚早。”
定抓手:
项目是经济工作的生命线

  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振兴实体经济”成为青岛今年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
  会议认为,项目是经济工作的生命线。过去一年,青岛工业发展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大项目这个强有力的抓手:去年滚动推进436个重点项目,中铁四方高铁检修中心等118个项目竣工投产,一汽大众华东基地等236个项目开工在建,空客直升机等大项目落地,而10条千亿级产业链贡献了七成的产值和利润。
  今年,青岛将继续把项目作为统领经济工作的有效抓手,立足存量调整,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滚动推进300个以上的工业转型升级项目,力争一汽—大众华东生产基地等100个项目竣工投产,确保10大工业新型千亿级产业的产值比重在75%以上。
  在项目的选择上,瞄准“高端、蓝色、新兴”。项阳青表示,青岛今年将推进实施“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行动计划”,瞄准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装备、航空航天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等重点领域和方向,引龙头、抓配套、补短板,跟踪引进电动车、机器人、通用航空、生物医药等一批高端项目与创新资源,打造蓝色制造、高端制造和新兴制造高地。
  在项目的落地上,着力提升发展产业集聚区。青岛将继续开展“双区双示范”(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制造业集聚区,“中国制造2025”、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示范区)建设,培育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力争工业产业集聚度达到65%左右。
找路径:
创新是制造业发展的主引擎

  会议认为,今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主要预期目标是:力争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收入增长16%。
  为什么是这一数字目标?项阳青解释说,青岛去年“艰难地”完成了7.5%的工业增长指标任务,连续下滑的势头基本遏制,但是考虑到工业投资增速回落、制造业贷款余额下降等现实局面,所以今年继续保持了工业增加值7.5%的目标指标。
  “从去年调研的情况来看,企业普遍重视智能制造,但仍有半数企业反映缺资金、缺技术、缺人才。针对这一问题,我们今年重点抓好对接服务。”项阳青表示,创新是制造业发展的源动力和主引擎,今年将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推进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培育转型新动力。
  具体说来,今年青岛计划立项实施企业技术创新重点项目1500项,新培育认定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和工业设计中心60家,加快建设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家电智能制造、虚拟现实等4个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实施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培育计划,新培育认定15个中小企业“隐形冠军”30个“专精特新”示范企业和80个“专精特新”产品,争创一批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培育示范企业和山东省首台技术装备及关键核心零部件;新培育认定“青岛名牌”产品50个,争创一批全国品牌培育示范企业、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和“三品”战略试点示范典型。
  项阳青表示,自己曾通过多次调研,总结出企业需要练好的三项“内功”:一是要在谋长远上争主动,越是在困难的时候,企业越要坚守实业、专注主业;二是完善制度安排,例如有家服务企业规定客人如果记住了员工的工号,员工就可以多提成15元,这样的制度设计远比不断告诫员工微笑服务好得多;三是要注重文化塑造,文化竞争是企业竞争的最高境界,正如“海尔的东西别人都可以复制,惟独海尔文化无法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