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县域

淄川“房东经济”蹚出脱贫新路径——

200多座闲置老屋盘活生金

2017-03-28 作者: 马景阳 来源: 大众日报
  □本报通讯员 闫盛霆 高会君  
   本报记者 马景阳 
  
  “免费住进幸福院,老房出租收五千元。原怕生活没着落,没想老来还挣钱。”3月11日,年逾七旬的淄博市淄川区西河镇东庄村肖恩德说起自身的变化,张口就来了几句顺口溜。肖恩德年老体弱,没有经济来源,一个养女也已经出嫁,以前只能靠低保来生活。去年村里把老人接到村幸福院免费托养,并将他破旧的老房子收购入股对外出租,今年就能增收5000元。
  “对于许多贫困家庭来说,房屋就是他们唯一的资产。通过企业整村托管、集体组织代管、村民入股、长期租赁等多种形式盘活这些闲置多年的房屋资源,既满足了城市市民的休闲需求,又增加了农民收入,带动了农副产品销售,一举数得。‘房东经济’已经成为淄川百姓脱贫致富的新路径。”淄川区扶贫办主任袁宝辉说。目前,全区“房东经济”涉及贫困户200多户,人均年增收3000到4000元。
  民间资本进山,让老房子焕发青春。寨里镇西崖村是一个只有145户的小山村,三面环山,生态环境优美,房屋都是青石房子,颇具山乡特色。但随着村民们的大量外出务工,许多的房屋闲置甚至坍塌。
  淄川上元斋第五代传人赵峰把75户闲置的房屋租赁过来,流转了200余亩土地,对村庄进行整体托管。按照“一核心三片区”的整体规划,从2014年开始,建设山东泰溪文化创意园。总投资3.5亿元、占地1000亩,计划用5年时间分两期完成。
  在淄博市淄川区,“房东经济”已遍布全区,特别是具有浓郁乡俗民情的传统村落。
  随着时代发展,山里人纷纷进城打工、买房,大量的房屋被闲置。相反,为了实现原生态养生,城里人愿到山区去休闲、旅游、居住,与百姓交流互动、碰撞火花。顺势而为,淄川区通过多种方式,盘活闲置房屋,让贫困村民变身股民,发展乡村旅游,“房东经济”应运而生。
  肖长平A类、1栋,肖书同C类、1栋,韩香芬B类、1栋……在太河镇柏树村的村委办公室,一行行资料占满了整个黑板,让人甚是费解。“这是第一批被合作社托管的入股房屋情况。”村主任肖长东解开了谜底。
  柏树村是一个只有137户的小村,随着村民的搬迁外出、进城买房,闲置的房屋达60余套,许多甚至面临坍塌。今年初,肖长东组织成立了淄川大柏树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吸纳社员20人,每人以2万元形式入股,把4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通过合作社把村民闲置的房屋盘活,划分为ABC三类,按照“修旧如旧”进行修缮,保持古村落原有风貌,走中高端路线,发展乡村旅游,带动百姓脱贫。
  作为全区美丽乡村的试点之一,柏树村依托中国乡村建筑研究院进行规划设计,首批计划建设ABC三户样板房,第二批计划建设30户,目前全部签订了协议。据悉,A类房屋指的是院落独立完整、整体不错,稍微整理就可以入住;B类虽然也是独立院落,但条件比A类要差一些。村民以房屋入股,进行利润分成。A类房屋,如果是自己投资修缮,利润是三七分成,即个人占七、合作社占三;如果是合作社修缮,占比分成就反过来;B类,则是二八分成,规则和A类一样。
  现年81岁的刘维艾,2个儿子和1个女儿都已去世,是典型的贫困户。大儿媳、还有孙子在城里居住,两个儿子的房屋都闲着,合作社把她现居的二儿子的房屋收购过来,由于是B类房,投入8万-10万元进行整修。老人不需要任何投入,不仅房子得到了修缮,而且还变身股东,得到二成的利益分红。“这里面韩香芬、白秀芳等人都是贫困户。”肖长东指着黑板上入股的房东说。
  村民改造房屋的积极性很高,多年在外的村民也回来参与。68岁的肖长水,离开柏树村已经有30多年了,房子一直闲置着。如今,他把自己3间闲置房报名入股,净得利润分成。
  柏树村共有18户、41名贫困户,为了更快促进贫困户脱贫,该村依托原有的酒坊、染坊、油坊和磨坊,在旧址上复建,展现传统酿酒、织布、榨油和磨面等古法技艺,打造原生态的产业链。注册成立大柏树品牌,带动核桃、花椒等特色农副产品销售,同时,成立专门公司管理房屋托管、住宿事宜,解决带动贫困户就业。
  “自己整修房屋,可以从合作社申请贷款,利息比银行要低很多,一旦受益分红可占到七成和八成,加快脱贫步伐,利息差额由合作社负责补上。”肖长东为贫困户支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