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采集网络打造履职品牌强化质量意识增强工作实效

小信息彰显为民大情怀

2017-03-16 作者: 魏东 李广寅 来源: 大众日报
  □记者 魏 东 李广寅
  通讯员 任 伟 高 杰 报道
  本报东营讯 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位于东营市八分场以北的六干苗圃将和往年一样,迎来一批“客人”——白鹭在此地安家落户、繁衍生息,东营城郊将再增一道亮丽风景线。
  然而在4年前,这片野生鸟类的天堂差一点就被毁于一旦。2013年4月,东营市政协接到部分市民反映,由于中心城生态工程项目建设,六干苗圃的50多亩树林要被清除,这将直接导致野生鸟类繁殖地遭受毁灭性的破坏。
  “六干苗圃野生鸟类繁殖地是东营自然而成、体现湿地生态特色的鸟类家园,已与全市生态城市发展相融共生。”3月13日,谈及六干苗圃的保护,曾经参与这一社情民意信息上报的东营市政协委员郭建三说,在他与相关政协委员对此事进行详细调研后,通过市政协社情民意信息上报市委,有关部门根据市领导批示要求,进一步研究论证,重新调整了线路规划,完整保留了这片野生鸟类繁殖地,并将之作为建设生态文明典范城市的主要基地之一予以永久保护。
  一条500字左右的社情民意信息,挽回了数千只鹭鸟的生存家园。东营市政协五年来反映的超过1500篇社情民意信息,在东营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的积极作用不言而喻。近年来,东营市政协坚持把反映社情民意作为政协一项富有特色的重要工作,突出抓好以建设一支活力队伍、构建一个采集网络、打造一个履职品牌、建立一套保障机制为内容的“四个一”为载体,强化质量意识,增强工作实效,实现数量和质量双提高,成为上连天线、下接地气的信息“直通车”,为党政科学民主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
  政协委员、各组成单位是反映社情民意的主体和“源头活水”。为发挥委员的主体作用,东营市政协要求每位委员每年至少反映一条有价值的信息,并列入委员履职档案和评先树优、换届委员留任的重要依据,还建立了覆盖市、县区、乡镇(街道)三级政协的信息联系点,建立起一个纵到底接地气、横到面有依托的立体化信息采集队伍。2014年7月,东营市政协上报的“关于推广公共自行车的建议”便充分体现了委员反映社情民意的主体作用。这一建议受到了东营市委、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重视,在2015年公共自行车系统试点的基础上,2016年在东城扩建了140个放置点,新增自行车2800辆,范围也进一步扩大,受到了市民的一致欢迎。
  针对信息反映渠道,东营市政协从加强网络建设入手,建设了信息化采集平台,拓宽信息收集渠道,通过建立横向联动网络,分析排查一段时期内经济社会发展的难点问题、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在党委政府与群众之间架起了“连心桥”。2016年,东营市政协社会法制委反映,近年来,随着东营市对中心城区烧烤油烟污染治理力度不断加大,市民生活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但仍有一些烧烤商户存在违规经营现象,建议加大治理力度。针对这一建议,东营市相关部门于同年便在中心城开展了烧烤油烟污染集中整治,禁露天烧烤,取得了良效。
  建设“海绵城市”、优化旧城改造规划、弘扬孙子文化等社情民意信息提出的建议被吸纳进党政决策,列入“十三五”规划。随之而来的是西城道路改扩建工程、中心城老旧小区改造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稳步推进;去年6月,东营市城市管理局发布《中心城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方案》,目标是让城市雨再大也不用“看海”……一件件高质量的社情民意提出的建议得到落实并取得了实效,让东营市政协社情民意品牌变得愈发响亮。
  东营市政协坚持质量优先、打造履职品牌,对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始终树立精品意识,从收集整理、采编报送、成果转化等各个环节提高质量,努力做到言之有据、言之有物、言之有益,确保了政协委员意见建议掷地有声。在制度建设方面,东营市政协还建立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主席靠上抓,秘书长具体抓,专口专人分工负责的工作机制,为工作开展提供了坚强保障。2012年以来,七届东营市政协累计收集各类社情民意4000余篇,上报省政协、转送市委市政府和市直有关部门1500余篇,受到了党政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重视与采纳,上报信息连年位居全省前列,获得省政协表彰,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建设美丽幸福新东营作出了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