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城事

创新是“目的”,智能是“方法”,山师附小推出各具特色的科学创新课程

让创意在科教课堂上绽放

2017-03-16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山师附小分类组建各种科技社团,下设智能机器人工作室电子搭建俱乐部、环保研究所、电脑作品制作工作室、创客空间等,图为机器人兴趣小组正在开展活动。
  □ 本报记者 田可新 实习生 赵思童   本报通讯员 王文彬

  “大家看,这两盏小灯像不像一双明亮的眼睛,要想让它能够看到白天和黑夜,应该应用什么原理操作?”“阳光传感器!”日前,在山东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四年级八班的“创新与智能”课堂上,围绕“LED灯与组合法”,任课老师、该校信息技术管理处副主任于文越和孩子们做起了互动。老师先是带领同学们了解这双“眼睛”的工作原理,又示范了一个简单的亮灯编程,再引导学生分组尝试,各小组成员热烈讨论仔细研究,最终每个人都成功完成了“关灯”“闪烁”等编程的写入。如此一来,原本一堂了解程序代码的理论课不再晦涩难懂,孩子们个个踊跃发言、参与其中,甚至下课后还聚在一起分享“新点子”……
  “创新是‘目的’,智能是‘方法’,我们开设‘创新与智能’课程重点就在于开拓视野在校学生视野,激发他们的科技创新意识。随着课程的深入,老师还会帮助孩子们把那些看似天马行空的小创意变成现实。”于文越表示,作为全国十佳科技教育创新学校、山东省科普教育示范学校、山东省创客联盟常务理事单位,该校历来重视从不同层面着力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及创新意识。本学期,该校面向中高年级学生,推出了各具特色的科学创新课程体系。而在整个四年级开设的“创新与智能”课程,是利用模拟电路搭建、数字电路拼装、单片机智能编程等相关内容提高学生的智能化水平。此前,这门课只是在兴趣班、选修课上小范围进行教学。现在,该校决定将此类课程面向全年级开放,覆盖面更广,也让更多的孩子走近科学、爱上科学。
  眼下,该校的科技创新教育已培育出了几个亮点十足的发明创造——有可自动调整高度的话筒支架,利用漫反射光电传感器、单片机的组合,实现身高的测量,话筒也随之调整到合适的位置;还有“家居死角寻物车”,利用手机WiFi控制,形状扁平、履带化设计,且配有“救援绳索”拖拽体积较大的物体,解决了物体落入床下死角的尴尬处境;还有诸如“指纹解锁抽屉”,能在抽屉的小小空间内,实现紫外线消毒、超声波测知容积……“其中,不少发明创造的过程都经历过反复的失败和尝试,但孩子们始终保持着极高的积极性,当成果出来后,所获得的成就感更是巨大的。这种坚持不懈的探索过程,有益于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于文越表示。
  多年来,山师附小先后与澳大利亚、英国、美国等16个国家或地区的23所学校或教育局签署了友好交流与合作协议,同时将科技活动延伸到中国科学院,定期组织科学实践营活动,并定期邀请老科学家、科技专家等到校举办科技讲座,大大增长了学生的见识。此外,该校更分类组建各种科技社团,借助山东师范大学物电学院成立了“少年科学院”,下设智能机器人工作室电子搭建俱乐部、环保研究所、电脑作品制作工作室、创客空间等多个科技社团。其中,智能机器人工作室先后有3000多名学生学习机器人课程,培养出了许多优秀的小工程师,机器人工作室连续多年获得“济南市十佳机器人工作室”称号;曹宸卿同学发明的易拆卸公交专用垃圾桶被济南市公交公司79路公交车使用……
  “以赛促创”,也已成为山师附小教学的突出特点。该校电脑绘画社团近三年取得了60余项山东省一等奖;在29至31届山东省科技创新大赛中,学生制作的“城市公交车专用垃圾桶支架”“挡板神器”等8件作品获一等奖;2013年,该校还代表中国赴荷兰参加ROBOCUP机器人世界杯决赛,获得了小学组虚拟搜救超级联队冠军;2016年,该校共有6件作品分获山东省STC单片机应用设计大赛青少年组一、二等奖,8件作品获济南市创客大赛一、二等奖。
  “我们将继续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思想和态度,加强青少年的科学创新教育,为社会提供强有力的科技创新人才支撑。”山东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信息技术管理处主任杨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