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行业观察 产经

给生产者戴上“紧箍咒”为传统美食配发“身份证”

看章丘食品小作坊如何“转身”

2017-03-16 作者: 杨润勤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杨润勤
   本报通讯员 曲广欣 

  整洁的环境,防护严密的操作人员;墙上挂着“原料公示”“食品添加剂公示”“产品检验公示”“监督检查公示”;打开的电脑上展示着“米果豆豆”的净含量、成份等;烧烤箱打开,各种糕点出炉,诱人的气息弥漫开来。3月14日,记者来到位于章丘区城内的米十果烘焙坊看到,这里全然没有人们印象中的那种脏乱差现象,倒像是一个大型食品加工企业的标准化车间。
  “这的确是个小作坊,在章丘像这样的小作坊有176家,都在我们的监管之内,老百姓都很放心。”同行的章丘区食药监局局长鲁德刚说。
  鲁德刚介绍,小作坊的食品是百姓普遍关注的焦点,让百姓舌尖安全,就得给生产者戴上“紧箍咒”。《章丘市食品加工小作坊管理办法》共8条,规定食品加工小作坊应建立原辅料进货查验制度、出厂查验制度、包装标识制度、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从业人员培训制度等,签订《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质量安全承诺书》,并在取得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按照规定发放的《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生产报告审查合格通知单》《济南市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生产经营登记证》后,统一亮证经营。与此同时,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对辖区内食品加工小作坊食品安全负总责。截至目前,已有31个豆腐、蛋糕等非法食品加工户被取缔。
  每个消费者都偏爱传统的美食,但又担心“变味”,章丘别出心裁为传统美食配发了“身份证”。章丘食药监局副局长李宗玉介绍,章丘北套村的“北套粉皮”以弹性筋道出名,为让百姓吃上放心的粉皮,监管人员不仅对粉皮配料、加工程序进行监督,还让生产者在包装箱上打上二维码,用手机一扫,生产户主名称、生产地址、执行标准、基本配料等一目了然,实现了产品源头可追溯。
  鲁德刚说,章丘龙山水豆腐不用膏,不用卤,用当地的井水点浆,质嫩不流、洁白如雪。为保护好这个名小吃,监管人员定期对企业监督检查,绝不允许添加吊白块等违法添加材料。鲁德刚还透露,为了让这个传统美食更加安全,近期,由食药监局牵线,让章丘著名的豆制品生产企业冠珍轩与龙山附近的几个豆腐生产村“联姻”,共同打造豆腐生产园区,统一进料,统一管理,统一排污,统一销售,不仅豆腐生产更规范,产品还可以进超市、酒店,可谓一举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