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培训专业文化人才

全省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2017-03-10 作者: 于国鹏 来源: 大众日报
  本报记者 于国鹏
  
  在今年的全省文化工作会上,省文化厅厅长王磊要求抓好四项重点,其中之一就是大力推进文化惠民。王磊说,“今年要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提升年’,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着力丰富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增强群众文化获得感。”
  具体而言,我省将重点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扎实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到年底全省覆盖率达到80%。同时,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建设,打造文化惠民活动品牌,丰富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全省各地结合地方实际,加快推进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培训专业文化人才,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不断涌现出新亮点。
杜绝文化资源闲置
  对于年底前全省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要建成80%的建设任务,省文化厅公共文化处处长刘显世介绍,在对2016年全省检查评估的基础上,精心安排部署,加快建设进度,强化督导检查,确保完成年度建设任务。“我们将保证建设标准,按照省里实施意见的要求,建设设施完善、功能完备、服务高效的公共文化设施。”
  同时,我省将加强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运行管理。刘显世说:“我们将总结推广全省各地乡镇文化站建设运行创新经验,并指导各地注重做好长远规划,重建设更要重管理,完善管理运行制度体系,杜绝资源闲置、开放时间不达标、资源利用不充分甚至文化站被挤占的现象。”
  临沂市文广新局局长曹首娟介绍,临沂市连续两届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文化强省建设先进市”,主要在于能聚焦需求、精准施策,不断推动沂蒙老区公共文化服务再上新台阶。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多方面先行专题调研,以真正满足群众文化需求。
  据了解,临沂市农村文化小广场实现了行政村全覆盖,村(社区)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达到2316个,同比增长达52%。特别是“乡村大舞台”建设再提新标准,河东区、蒙阴、临沭等县区,按照新标准建设起很有特色的“乡村大舞台”,受到群众广泛欢迎。
  曹首娟说,为促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落实,曾采取“不打招呼、不事先通知”的方式,组织3个工作组,历时1个多月,分县区抽查暗访了16个乡镇、48个村。“通过函询、问卷等方式,对全市乡镇文化站、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进行面上调查,对存在的问题在全市分管县区长会议上进行了曝光,有力促进了工作。”
丰富文化产品供给
  “群星奖”属于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的奖项之一,也是我国群众文化艺术的国家最高奖。在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上,济宁市选送的唢呐、板胡与乐队《山东梆子腔》节目,摘得“群星奖”,另一个节目山东梆子《家有贤妻》则荣获优秀奖。此前,在第十届中国艺术节上,济宁市选送的四个节目入围“群星奖”展演,最终山东渔鼓戏《孔子戏徒》获得这项大奖。
  济宁市文广新局局长张弢介绍,济宁市在推进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过程中,注重挖掘地域文化、彰显时代风貌,不断推出具有山东地方特色、山东气派的文艺精品。“我们实施精品剧目创作工程、优秀剧目保留工程,设立专业艺术创作专项资金,进一步完善了扶持艺术创作的长效机制。按照‘讲好济宁故事、弘扬地域文化、彰显时代风貌’的创作思路,围绕仁爱、尚义、和谐、诚信等思想精华和重大文化事件、重要历史名人、经典历史故事,精心组织文艺精品创作生产。”
  据介绍,济宁市除推出一批在“群星奖”中获奖的优秀作品外,还创作排演了一批优秀的专业舞台艺术作品,像山东梆子现代戏《圣水河的月亮》,就荣获第十届中国艺术节“文华奖”的优秀剧目奖。目前,大型山东梆子戏《孟母》正在积极筹备中,计划今年底汇报演出。
  刘显世介绍,我省充分发挥“群星奖”在群众文艺创作和现代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方面的导向性、带动性作用,打造自下而上的群众文艺作品选拔提升平台,繁荣全省群众性音乐(含合唱)、舞蹈(含广场舞)、戏剧、曲艺、美术创作。通过培养全省专业和业余群众文艺创作队伍,增加公共文化服务产品供给,实现与群众需求的有效衔接。去年,在全省范围内广泛征集和选拔优秀新创群众文艺作品,打造了481件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具有鲜明山东特色的优秀作品。
  刘显世说:“今年,我们将继续努力打造群众文艺精品。在全省群众文化系统广泛征集新创群众文艺作品,通过全省复赛,从中选拔了音乐、舞蹈、戏剧小品、曲艺四个门类100件左右的优秀作品,并予以适当奖补。我们将组织好这些作品的打磨提升,广泛开展优秀群众文艺作品‘六进’活动,不断提升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最大限度地实现文化惠民。同时,进一步规范广场舞等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
实施培训辅导提升工程
  菏泽是我省戏曲大市,剧种多、剧团多,根本原因还是戏迷多,群众喜欢听戏。
  菏泽市文广新局局长陈庆勇介绍,如今菏泽市实现了县县有剧团、年年有新戏、天天有演出,创造了戏曲事业发展史上“新创剧目多、获奖项目多、送戏下乡多”的可喜局面。“今年,以提升效能、打造品牌为重点,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全市免费送戏下乡场次增加1000场,达到3000场,演出补助标准提高到每场3000元。”
  菏泽市确定这样的演出目标,在于充分的戏曲人才保障。当地现有国有专业戏曲院团11个,民营戏曲剧团139个,还有众多各类民间戏曲班社。陈庆勇说,在国有文艺院团发展方面,“我们建立起演职员待遇保障机制,市级设立了财政全额拨款的市地方戏曲传承研究院,县区设立事业性质的地方戏曲保护传承中心,按照在职在编人员平均每人每年不少于4万元核拨经费,并建立正常的增资机制,给演员吃了定心丸,消除了后顾之忧,还建立起地方戏曲人才培养引进机制。”
  曹首娟说,为提升基层文化人员素质,临沂市文广新局与市里组织、财政、人社等部门联合,每年选拔20名“文化乡土人才”,每人每年奖励5000元,推动乡土文化能人发展。去年,对全市乡镇文化站长进行了轮训,组织开展了公共文化服务管理与创新等各类培训班114期,培训文化带头人、基层文化工作者1620余人次。
  从全省范围看,去年,省文化厅组织开展了多项公共文化重点工程。其中,实施培训辅导提升工程,在德州举办2016年全省公共文化服务培训班,加大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队伍业务培训力度,按照全省乡镇文化站长轮训工作安排,2016年开展两轮共8期培训,先后对11市1300余名乡镇文化站长以及基层文化单位到省直文化单位访学人员进行了培训。
  刘显世介绍,今年,还将组织实施文化精英人才培训提升工程。加大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队伍业务培训力度,组织实施公共文化辅导工程,加快建设自上而下的公共文化队伍人才培养平台。“继续组织实施全省乡镇(街道)文化站长进行轮训,2017年上半年在山东大学举办4期培训班,培训600名文化站长,完成对全省乡镇文化站长的轮训任务。加大群众文艺音乐、舞蹈、戏剧、曲艺4个门类以及文化馆业务和数字文化服务培训力度,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