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大众书画

恩师李可染

2017-03-10 作者: 单应桂 来源: 大众日报
  恩师李可染 单应桂
  □单应桂

单应桂真情忆师友(三)
  老师的题词
  我是幸福的,上世纪50年代中期我考入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当时李可染、叶浅予、蒋兆和、李苦禅、刘凌沧等先生都在中国画系任教,年龄都正值壮年。他们共同担当起系里教学的大梁,共同携手使中国画系的教学办得十分有生气,因此说,我们这一代的同学们都是幸运儿。
  1959年《李可染水墨写生画集》出版,同学们争相购买,我也买了一本,捧在手中如获至宝,反复研读,爱不释手,心想一定请李先生在画册上签个名,作为永久纪念。这天先生来给我们上山水课,我急忙把我的心愿告诉了先生,他欣然应允,说:“我把画册带回家去写。”我本以为先生会拿起笔来签上名,这是很方便的,为什么要带回家去写呢?第二天先生将写好的画册交给我,我恭敬地接过来,急忙打开一看,两行整整齐齐的毛笔字竖写在扉页上,下边盖着“可染”二字的红色印章,题词是这样写的:
  应桂同学:这里画孰好孰坏望能仔细观摩评定,假若要从中取得借鉴的话,亦望能有师长取短的精神。建国十周年可染略记数语以留纪念。
  这件事给我教育很大,说明老师从不草率地去做任何一件事,即便是学生要求签个名,他也当成一件严肃的事情认真去做,以求得对学生有所教益。这是李先生做事的一贯作风,说明了先生严肃的治学精神。他常对学生们说:“一个人的进步不外有两条,一是发展自己的长处,一是改正自己的缺点,你如觉得你在哪一点上不足,就在哪方面用功。例如,你的树画不好,你就集中精力反复地去画树,一直到画好为止,这就前进了一步,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艰苦的劳动。”他一再教导我们在学习中要有师长取短的精神,要学会运用分析的方法。学习古人也要分析,他的笔墨好,你就学他的笔墨;线条好,你就学他的线条。老师早年学习时有个极好的学习方法,他说:“我订了一些小本子,把古画中的树木、山石、人物分别临摹下来。如果这张画意境好,就把整个构图临摹下来,收益颇大。”艺术大师当年就是这样刻苦学习的。
  先生在自己的画集中给我写下的这段话,体现了一个绘画大师的谦虚精神,同时勉励学生在学习时要有师长取短的精神,教给了我一个正确的学习方法,使我受益终生。先生的虚怀若谷和平易近人,使我这晚辈学生感到一种无形的压力和动力,那就是今后更应该谦虚求学,不可有丝毫张狂。这是老师以他的实际行动给我上的终生难忘的一课。
  再看看当今社会上的青年人,稍有进步,甚至还没啥进步就自封“大画家”“大师”等称号,招摇过市,自我吹嘘,这是很可怕的,也是很肤浅无知的。“谦虚使人进步”这本是尽人皆知的一句话,但现在却被某些人视为迂腐,这是十分可悲的。记得李先生常常给同学们反复说:“学习一定要扎扎实实,来不得半点虚假。争名争利的人,投机取巧的人,在艺术上是不会有大成就的,这种人实际上是很蠢的。”老师还说:“我虽然画过几百幅山水写生,但每逢面对着新的对象,还感到惶悚、吃力、很困难。”这是多么可敬的谦虚精神啊!
墨越重画越亮
  李先生山水画课的安排,是先上临摹课。老师把他近20幅原作拿来,让同学们观摩和临摹。我临的是一张苏州河的小景,有乌篷船、小石桥和两岸的街景。当我们把自己临摹的画一字摆起来请老师批评时,先生前后认真地看了一遍,转过身来生气地说:“你们以为我的画都是黑的吗?”同学们都不敢出声了。再仔细看看画,果然,我们临摹的画都夸张了原作的黑,每张都黑乎乎的,我们错误地理解了先生的作品,以为先生画的特点就是黑,难怪先生生气了。这时,先生的声调缓和下来,说:“黑是为了亮,不是为黑而黑,应该是墨越重而画越亮。”他指着《雁荡山下的水田》说:“你们看我这张画,山树都是逆光而画,用墨较重,但山下和树后边的水田却很亮。作画时我将逆光下的山和树有意地画重,层层递加,这千笔万笔都是为了突出水田的亮。作画一定要把握住对比效果,和对比相抵的是‘对吃’‘对消’,黑白明度一样,就达不到对比效果,画面无力的原因常常就在于此。”这时大家才恍然大悟,开始理解老师画中黑与白的辩证关系。
  第二天先生来上课时把他非常喜欢的一幅作品《鉴湖》带来让大家观摩。他说:“在写生这张画时,起初觉得此景很平淡,意境并不十分明确,但当我静下心来慢慢细看,望着明镜般的水面,淡淡的倒影,美极了。想到古人有句话叫‘湖光如鉴’很有启发,完成后就叫它作《鉴湖》。”的确,没用多少笔墨,一个明净、清新的鉴湖就展现在面前。黑与亮是根据画的主题和意境来确定的。
有人一辈子精力都没集中过
  写生课开始,老师要求我们每人一天完成一张写生作业。先生也和我们一起画,但是我们总是画得比先生快,原因是心没有完全静下来,观察对象也不够深入细致,表现上就更谈不到充分了。先生看出了同学们的问题,于是叫大家停下来。第一句话就说;“潦草是最大的错误,没有比潦草的错误更大了。艺术家从事创作不是探囊取物,而是要把整个生命力投进去,犹如狮之搏象、无鞍骑野马、赤手捉毒蛇,必须全力以赴。有的人马马虎虎,一辈子精力都没集中过,因此什么事情也做不好。大科学家、大艺术家都是能够高度集中精力的。聪明是什么?聪是听得清,明是看得明,也就是高度集中的意思。”先生这一番讲话给我震动很大,正中了我的毛病。至今老师的语调和严肃神情犹如在眼前,以后每逢做事情精力不集中时,我就想起了先生的教导,这对我一生的学习和创作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鞭策作用。
  (本文选自单应桂著《容园绘事》,有删节)